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戈爾巴喬夫:成功者失敗後的20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1-05 13:17:24  


 
20年回首

  英國《獨立報》著名記者Mary Dejevsky今年7月在倫敦的一家酒店裡採訪了戈氏。當時他正在那裡參加每年一度的賴莎.戈爾巴喬夫兒童癌症基金會的慈善晚宴,這個以他去世妻子命名的基金會在聖彼得堡有自己的專屬醫院,可以一次入住80名年輕病孩。

  “並且可以提供原本只有俄羅斯超級富豪的孩子們才能享受得起的醫療服務。”戈氏自己介紹道。

  賴莎這麼多年來始終是戈氏的最愛,這個當年曾使同時代的美國第一夫人南希.裡根黯然失色的女人,擁有莫斯科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相比於這片土地上普遍存在的早婚早離現象,他們兩人自從大學第一次見面開始幾乎就沒再分開過,直到1999年血癌奪去萊莎的生命。多年來戈氏鮮在公共場合談論亡妻,直到去年,他親自獻唱並出了一張名為《為萊莎而唱》的CD,裡面的7首歌都是妻子生前最愛的曲子,伴奏的是俄羅斯的搖滾名星安德烈.馬卡列維奇。

  根據Dejevsky的描述,相比於在1991年“八一九事件”後第一次見面,戈氏略顯肥胖,已不像以前那樣身手敏捷,但他善意的目光和慈父般的精神氣質卻一點也沒改變,這也曾是蘇維埃政權後期最具代表性的人性化面孔。

  今年對於戈氏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回首的日子。30年前,他第一次進入了中央政治局。25年前他作為蘇聯的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擯棄斯大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而20年前他成為了蘇聯的第一任總統。

  戈氏在莫斯科大學主修法律,並於1952年在大學裡加入了蘇聯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的外公潘捷列伊,在大清洗運動中未經審判就被判14年監禁,爺爺安德烈也是未受審判即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了兩年的苦役。而在1933年的大饑荒中,他爺爺的5個孩子只活了他爸爸和一個叔叔。

  30年代大饑荒和“大清洗”的情景,在戈爾巴喬夫幼小的心中烙下了強烈的印記。在戈氏出任總書記以後,一次審查影片《懺悔》時,當他看到秘密警察敲一位無辜音樂家的門,要逮捕音樂家時,他“強忍住淚水”,回憶起外祖母給他講述外祖父被捕那天晚上的事。

  在大學時,在給萊莎的一封信裡他曾這樣寫道:“周圍環境之惡劣……尤其是區裡上層的日常生活。陳規虛禮,等級制度,種種注定的結局,官員公開的厚顔無恥,妄自尊大……你看這裡的某個首長,除了肚子之外沒有任何突出之處。”

  儘管已經79歲高齡,可回憶起那段歲月,戈氏依然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正如大部分的“改革派”,戈氏總喜歡把自己的初次改變,追溯至赫魯曉夫於1956年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展開的第一次公開批評,同時他深深地被“60年代人”這個群體所吸引,他們渴望變革,並意識到真正的改革“與人無關,而與整個體制有關”。

後總統期的從政之路

  自從前蘇聯解體、戈氏辭去總統職位後,他繼續從政和推動社會變革的熱情未減,先是於第二年成立了國際社會經濟與政治研究基金會,簡稱戈爾巴喬夫基金會。接著由於1990年代上半期俄羅斯轉型不順利,百姓對葉利欽政府怨聲載道,戈氏尋機再起,參選1996年的總統選舉。可惜所得選票不到百分之一。

  他並未就此收手,2000年組建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任黨首,因為他認為自己還處於政治家的“中年時期”。2001年該黨並入俄羅斯社會民主黨,戈爾巴喬夫擔任黨魁。可該黨在俄政壇一直沒什麼影響力,2007年7月,該黨被俄最高法院取締。戈爾巴喬夫旋即在同年10月又組建了社會組織“社會民主黨人聯盟”。

  2008年,77歲的戈氏宣布重入政壇,和50歲的億萬富翁列別傑夫合作組建新的政黨——獨立民主黨,以參加2011年的杜馬選舉。這個消息曾在莫斯科政治圈激起了小小的漣漪,可惜由於普京政府出台的《政黨法》的限制,目前依舊沒能通過政府的認證注册。這表明了當局的一個態度,那就是減少政黨的數量。

  戈爾巴喬夫的政黨在目前的選舉社會中很難有大作為,蓋因各大政黨為了選票,紛紛祭起民族主義的大旗,以蘇聯時期和美國抗衡的實力相感召。南奧塞梯事件後,俄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升溫,尋根溯源,人們把這個事件歸到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則被看做導致蘇聯解體的責任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