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站62個小時火車回家背後能有啥“大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11-01-19 11:18:49  


為了一紙車票,為了春節回家這一基本的出行權利,我們不得不放棄尊嚴、不得不放棄“文明”、不得不放棄權利,甚至不得不放棄“人格”,連句牢騷話都不能說嗎?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訊/“就在鐵道部官員面對質疑老大不高興的時候,網上曝出一段讓人心酸的視頻:17歲小夥子春運歸家,花了440元買了兩張站票,回趟家要站62小時,行程5000公里,要硬站兩天三夜。…千千萬萬乘客春運途中只剩下‘蜷縮權利’——爬著上車、‘蝸居’一角,年複一年,他們除了忍耐尊嚴感盡失的憤怒,做出過啥大文章,又能做啥大文章呢?”紅網今日登出評論作者肖亞洲的文章“站62個小時火車回家背後能有啥‘大文章’”,內容如下:

  網民對新的“解決春運難時間表”不買賬,甚至翻出過往相關新聞,來指責鐵道部就解決春運難的時間一再改口,鐵道部一位相關官員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他不贊同“鐵道部在忽悠人”的說法,“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們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個難題,也希望媒體和個別人不要利用一些字眼的區別來大做文章。”(1月18日《新華網》)

  被公眾和輿論輕輕摸了一把“老虎屁股”,春運開鑼的前一天,鐵道部出來“跺了一腳”。平心而論,兩億多人次的春節大遷徙,使得“春運”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現象不敏感都難。在這種特殊的情境語境下,我沒覺得公眾的質疑有多大不妥,人們在“一票難求”問題上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鐵道部門一次次的空頭承諾催生的。

  以一己之經驗,我斷定面對這個多少有些尷尬的話題,面對春運期間規律性的汹汹民意,相關部門最好的姿態是“多聽少說”,或者“只解釋、不評論”,委屈歸委屈,誰讓你是全國人民的鐵路而非私人大資本家控制的鐵路公司呢?結果卻出乎意料。

  按照這位官員的意思,質疑“解決春運難時間表”的“媒體和個別人”,要“大做”置鐵道部於不義的“文章”,顯然是居心不良,個中定有複雜且不可告人之背景、動機和目的。聽話聽音,鐵道部官員的口吻,讓人讀出一些外交辭令的意味和風範,是把持異見的“媒體和個別人”,當成外交對象加以揣度和批駁了。

  鐵道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其官員發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立場和態度,反映政府部門的氣度、智慧、胸襟和水平,盡可能體恤治下的民生之多艱。而這位官員只差要追究批評者動機的措辭,讓人感嘆“鐵老大”就是“鐵老大”,連說句話都大人一截。這位官員強調“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難題”,潛台詞是“已經做得很多很不錯了”,可鐵道部為啥罔顧不少地方的鐵道部門官員與票販勾結牟利,以及不少線路取消普通列車,為豪華車讓路,實際上加劇春運擁擠的事實呢?

  作為千千萬萬城市“候鳥”中的一員,我知道鄉愁是一張薄薄的車票,每年春運無論受多大的委屈和苦累,只要能買來一張車票,向著回家的方向前進一步,都會感到格外的溫暖和幸福。所以,每年春運,我們總能看到超員100%的列車,總能看到從車窗攀爬的旅客,總能看到車廂內“金雞獨立”的老鄉……作為春運期間和他們“並肩戰鬥”的一員,刻骨銘心的回家歷程,讓人不難理解批評者的心理:為了一紙車票,為了春節回家這一基本的出行權利,我們不得不放棄尊嚴、不得不放棄“文明”、不得不放棄權利,甚至不得不放棄“人格”,連句牢騷話都不能說麼?

  極具中國特色的春運,2億多人次集中遷徙,任何一個國家再發達的鐵路系統都無法承載。除了市場化手段和錯峰出行,“一票難求”基本是一個無解的困局。既然如此,鐵路部門最應該做的,是將特殊國情和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實實在在跟公眾說清楚,而不應為了暫時安撫民眾,輕易作出承諾,給公眾一個畫餅。“滿嘴跑火車”還不興人家批評質疑,怎麼說與鐵路部門的國有身份、公僕地位都是不大相稱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