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蔣原倫:知青的純樸和愚昧是一體兩面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7:54:32  


 
◎問答

運動結束,我們才能看到扭曲的人性

現在的左派右派都精於算計

  法治周末:您是哪一年“下鄉”的?能否具體談談當時發生在您身上的一些情況。比如,為什麼下鄉,當時的想法,等等。

  蔣原倫:我是1968年下鄉的,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當時的想法有浪漫主義色彩,還有愚昧和偏見,這已經在上文中提到了。

  法治周末:央視正在播出的《知青》引來知青一代的爭議。有人覺得電視劇過於美化知青的“上山下鄉”運動。您怎麼看?裡面能讓您接受的和不能讓您接受的分別是什麼?

  蔣原倫:電視劇談不上過於美化上山下鄉運動。有爭議是正常的,越是有知青生活經歷,就越是挑剔嚴格。我認為《知青》有些地方寫得很好,特別是知青之間的插科打諢,有生活氣息。有些地方可以商榷,如兵團戰士吳敏,這個人物似乎塑造得過於老練,像《潛伏》中深藏不露的特工。她的“左”倒是能理解,但是她的某種轉變,來自於父親的一封信,不可信,太工於心計,自控能力又那麼強。回想起來,當年“左”的人都不太有心計,不像今天的某些人,“左”或“右”不是出自理念,而是出於算計。

控訴不是文學的品格

  法治周末:史鐵生的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描寫了知青生活詩意的一面。知青生活不乏浪漫化、溫情的一面,您從史鐵生這裡得到了怎樣的感情共鳴?又是如何看待知青生活中的這種“溫情脈脈”?它是否應該構成對知青一代價值的肯定?

  蔣原倫:當年很欣賞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現在卻已記不清其中那溫情的一面。“文革”的不同時期,上層有不同的指導思想,但是人民的生活或者知青的生活並不像上層指導思想那樣單一,總有許多鮮活的東西。這裡不是對某種觀念或符號的肯定,或對知青名頭或別的名頭如右派名頭的肯定(像張賢亮的《綠化樹》)。這種鮮活的描述,或許可以理解成對生活的肯定,生活中有浪漫、有溫情、有嚴峻,還有別的許多東西都值得肯定,無論在多麼艱難的時期。否則的話,以中國兩千年專制集權社會而論,文學作品只能是控訴這一種格調,豈不是太煞風景。

全社會的代價

  法治周末:到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知青文學的寫作仍然沒有停止,但這時候的作品顯然擺脫了宏大叙事,轉向從人性的扭曲中折射制度和社會。比如,張抗抗的《隱形伴侶》、老鬼的《血色黃昏》等。知青作品走向它的深度,益發沉重。您覺得“代價”這個詞用在知青這一代人身上的話,它有多重?

  蔣原倫:代價是全社會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知青的代價。說到知青作品中反映“人性的扭曲”,倒可以多說幾句,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有些“人性扭曲”要到一個時代的結束,才能被人們認識到,所謂“密涅瓦的貓頭鷹要到黃昏時刻才起飛”。

  “文革”結束,知青運動收場,我們才能深刻反思這場運動對人性的扭曲,正如1911年滿清專制政府被推翻,人們才可能先剪頭上的辮子,再剪心中的辮子(不討論那些先知先覺者)。而有些人性的扭曲,現在就已經發現了,比如一切向錢看,或者一切為了考上重點大學,其他的價值統統被摒棄,這些人性扭曲就發生在當下。不要以為以前的人人性扭曲,現在就不扭曲,也不要以為人性扭曲只發生在特定的人群中,如知青、紅衛兵,其他階層的人性就不扭曲。人性扭曲也不只產生在一個時代,其他時代就保證不會扭曲。

知青文學沒有宏大叙事

  法治周末:在知青文學寫作中有一個精神的特例是王小波。他的《黃金時代》是寫他的知青生活。但他的精神顯然走出了“控訴”、走出了“宏大叙事”,走出了“人性”逼仄的角落,而具有了更寬闊的品質。這種價值取向和路數,您怎麼看?

  蔣原倫:知青文學的產量很大,作品很多,內容很龐雜,也頗豐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寫得好,我還為此寫過評論。但是其他許多知青作家的小說,也同樣有價值。不靠控訴引得讀者贊譽的文學作品很多,比如你前面剛提及的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還有王安憶、韓少功、李杭育、張抗抗、陸星兒、朱曉平等的作品……這張名單很長,起碼可以補充到一個連。

  糾正你一個看法,因為你多次用到“宏大叙事”,知青文學中有不少反思,沒有所謂“宏大叙事”,倒是“文革”中的文學或革命樣板戲是一種宏大叙事或元叙事的產物。宏大叙事是以統一的思想為基礎的,上世紀80年代的知青文學,思想相對解放,文風也活潑多變。

  法治周末:作為知青一代的親歷者,在你們這代人中的眾多稱謂中———共和國同齡人、紅衛兵、老三屆、知青……您會選擇或者認同哪個稱謂或者都沒有認同?為什麼?

  蔣原倫:曾經的經歷,無所謂認同不認同。曾經是老三屆,曾經是知青,曾經是紅衛兵。這裡說明一下,當時所有在學校自發的學生組織,都可以叫紅衛兵組織,不管你是“井岡山兵團”或是什麼“只爭朝夕戰鬥小組”,就像那時的許多工人組織都可以叫造反派,不管你是叫“反到底”兵團,還是“紅到底”聯合會。

  來源:2012年08月10日09:19法治周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