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這個清明節去紅衛兵墓園祭奠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3-03-29 12:00:53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訊/“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公民,在廠裡是好工人,在學校裡是好學生,在家裡是好兒子,可為什麼一旦臂膀纏上紅衛兵的袖章,就立即成為施暴者,最後又為同胞所殺?”

這個清明節去紅衛兵墓園祭奠什麼

  2013年03月29日08:26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學進

  我國唯一的紅衛兵墓園即重慶“文革”紅衛兵墓園即將於今年清明節開放。墓園裡埋葬著上百名紅衛兵和造反派,他們基本上都是在1967年5月至8月間被打死的中學紅衛兵和重慶廠礦企事業單位的工人造反派,年紀大的多在十幾歲或二三十歲,最小的僅11歲。此墓園於2009年被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人民網3月28日)

  從背景資料中獲悉,該墓園成為文保單位,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幸賴眾多有識之士的努力。而今重慶市決定在清明節開放紅衛兵墓園,供人參觀祭奠,這一開明之舉殊為難得。

  到清明那天,來參觀憑吊的應該會有死者家人、親朋、同學同事,也會有曾遭其迫害的受難者本人及其家人,還會有更多不明真相的好奇者。當形形色色的人站在墓碑前,念著死者的名字,面對這樣的碑文:“頭可斷,血可流,毛澤東思想不能丟”,“可挨打,可挨鬥,誓死不低革命頭”,他們心中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如果開放紅衛兵墓園僅僅是為了讓死者家人寄托哀思,讓受迫害者發洩心中積怨,讓其他人收獲一些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開放的意義就很有限,也會大大降低其文保價值。

  開放“文革”紅衛兵墓園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讓公眾記住那段歷史:在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重慶市武鬥見於官方記載的就有31次,動用槍、炮、坦克、炮船等軍械兵器計24次,645人死亡。其中綽號“屍長”的大學生鄭志勝專門負責處理屍體,經他手的屍體近300具,其中送往沙坪公園即如今的紅衛兵墓園埋葬的就有200多具。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公民,在廠裡是好工人,在學校裡是好學生,在家裡是好兒子,可為什麼一旦臂膀纏上紅衛兵的袖章,就立即成為施暴者,最後又為同胞所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