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糧食不安全,城鎮化就難推進

http://www.CRNTT.com   2013-12-31 08:49:03  


糧食問題對城鎮化關系重大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強大的動力,也是帶動內需增長最強有力的引擎。而 “三農”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這個最強大的動力,能不能和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結合得好?如果結合得好,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現代化進程,最終實現中國夢的這個偉大願景,都可能事半功倍,做得順風順水;但如果處理得不好,也會帶來很多發展的障礙,甚至影響整個現代化的全局。

  今年全國兩會閉幕之後,剛剛當選為總理的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就非常明確地提出,當前非常重要的是必須使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提出了最重要的三個原則,就是城鎮化過程中必須保住耕地的紅線、必須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必須保護農民的基本權利。

  解放日報發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文章表示,這“三保”應該說是處理好城鎮化進程中“三農”問題的一個基本準則。把問題聚焦在三個字上,一個就是“糧”,推進城鎮化糧食安全有沒有保障。第二個就是“地”,城鎮化不可能不占地,但你要保證糧食供給,又要促進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其中不可能沒有矛盾。必須處理好這個矛盾,才能使得我們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有利於國家長遠的發展,有利於子孫後代。第三個就是“人”,就是農民,在城鎮化進程中如何保障農民的權益,包括財產權益、民主權利,也包括遷徙的權利和選擇繼續做農民的權利。

  為何一面增產一面進口

  文章稱,糧食問題對城鎮化關係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來,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實際上已經經歷過了兩次逆城鎮化的現象。

  第一次是上世紀60年代初期所謂 “三年自然災害”,農村凋敝,農業衰弱,整個國家糧食供不應求。所以,從1960年開始,中央下了決心,把1958年以後農業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居民下放到農村去。這些人已經成為城市居民了,但是城市裡糧食和其他的食品供應不上,不得不實行企業關停並轉。與此同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人員精簡,共下放了2000萬人。

  第二件事情,就是“文化大革命”中期的上山下鄉。 1968年夏天開始,各大中城市陸續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據不完全統計,有城鎮戶口的下鄉知青大概是1400萬人。如果加上很多在鎮上或縣城裡讀中學的回鄉知青,合在一起大概是4000萬人。 “文革”中後期那段時間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有經濟上的原因,根本的還是糧食供求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