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15年起中國經濟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09:07:55  


 
  從2009、2009年前後開始,每年春節過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私營老板們發現,節前風雨兼程回家過年的農民工們,開始不急著返回廣東打工,有的人甚至就一去而不返了。於是,廣東地區私營企業,第一次出現“民工荒”的問題。

  這是一個初始讓人百思不計其解的問題:中國不是啥都缺,就是勞動力不缺嗎?怎麼忽然就出現了“民工荒”呢?

  香港有一句民間流傳的話:“有人沒工做,有工沒人做”。前半句說的是就業市場上的嚴峻情況,後半句則多指很多底層勞工不具備足夠的專業技巧,因此無法適應勞務市場對高素質人力資源的需求。

  但廣東地區前些年出現的“民工荒”卻與這個又有所不同:那些春節過後不回來的勞工,並不是什麼具備高技能的人力資源,而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勞工。然而,就是這些普通的勞工,節後卻再也不願離鄉背井,而寧願留在家鄉。這本身就反映了一些非常深層次的狀況。

  狀況之一,當然是這些勞工在家鄉的生活過得也不差了,因此才不願離鄉背井,這從另一個側面看卻也是好事;狀況之二,卻也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勞工薪酬,已開始逐漸跟不上勞工的心理期待,或開始與全國的發展形勢有所脫節;了。

  但更為深層的問題則是:中國的勞動力無限供應階段,開始逐漸結束了。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所謂勞動力無限供應,指的是一個經濟體再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型過程中,來自農業領域的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的現代領域(包括工業和服務領域),起始階段似乎給人無限供應的印象。然而到了一定時候,這些來自農業領域的剩餘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短缺的原因很多元,有勞動力自身數量短缺的原因,也有勞動力在農業領域有更多去處的原因。這就象一塊碩大無比的海綿,起始階段可以吸納無數水分,但到了一定時候,水源開始多了其他去處,於是半濕不幹的海綿,就處於十分尷尬的角色了。

  這種勞動力無限供應趨於結束的狀態,就是學術界所稱的“劉易斯拐點”。這個名稱來自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1954年的一篇論勞動力無限供應結束的論文。

  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劉易斯拐點”在中國出現的時候,是2004年。只不過,2004年的時候,大家誰也沒有感覺到這個“拐點”的出現。這就象人的體質的下降,起始階段可能毫無症狀,因此十分難以察覺。但若繼續無規律的生活,一旦發現時,可能已伴隨著一些難以挽回的病症了。

  從2004年“劉易斯拐點”出現,到2008年春運過後首次感覺到勞工短缺,這中間過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問題是:等到第一線的私營老板感受到勞工短缺的“痛楚”,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

  於是,提高勞工的薪酬,是私營老板們面對這一“痛楚”的幾乎唯一的選擇。因此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薪酬水平大幅提高。但問題是:薪酬提高對打工者來說自然是喜事,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在潛在利潤尚未展現的情況下,則是一種無形的負擔。用學理的話來所,當薪酬水平的提高超超過了GDP潛在增長的時候,往往會隱含著一種潛在的問題。

  中國今天和未來處於的,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坦率地說,這種狀況是令人堪憂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