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經濟引擎升級:轉換新增長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05:52  


 
  二是推進融資渠道市場化,通過發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全社會融資效率。

  三是建立市場化的企業資本金補充機制,使企業恢復到健康的資產負債率水平。通過市場化方式(留存利潤、權益融資、私募基金、股權轉讓等)補充企業資本金。

  四是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建議政府在充分借鑒和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制定負面清單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抑制地方政府競爭性投資,激發民間資本市場活力,進而提高社會資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3、全面實施新一輪全球化布局四大戰略

  第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重點的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國與出口國,但以加工和組裝為主導的出口產業會限制中國產品的附加值。在長期看來,隨著原材料價格與勞動力成本的繼續走高以及來自其他低成本經濟體競爭優勢的日益加劇,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比較優勢可能會削弱。

  目前,全球出口增值的近一半來自服務部門,全球直接投資總存量的60%以上都流向了服務業,服務要素已成為決定全球價值鏈利益分配的關鍵要素,提升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價值鏈條應該在這方面多花些氣力,為此,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准入,推進服務領域的投資自由化,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必須進一步打開外資准入大門,吸引更多的國外高級生產要素。

  同時,2013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90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8%,成為FDI流出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境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使中國在國際產業轉移中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單純的產業轉移承接國逐步轉向資本雙向流動的國家,進入了一個淨投資大國的發展階段。

  從長遠來看,凡是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的新興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均有較高機會參與國際市場的政府採購。

  第二,以構築全球自由貿易網絡為重點的自貿戰略。一般而言,構建自貿區不外乎以下幾個動機:市場導向(拓寬市場空間,擴大雙邊貿易和投資);資源導向(深化資源開發領域經濟合作,保障資源供給);戰略導向(通過加深經濟融合,形成同舟共濟的關係,維護戰略安全);規則導向(爭奪貿易規則制定方面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開放導向(推動內部改革,形成國內發展制度紅利).

  目前,中國已與東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 、新西蘭 、秘魯 、哥斯達黎加、冰島 、瑞士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港澳台地區簽訂了12個自由貿易協定,貿易總額超過了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4,對已建交最不發達國家近5000個稅目商品實施進口零關稅。中韓自貿區第十一輪談判進展積極;中日韓自貿區第四輪談判已畢,三方就貨物貿易降稅等問題達成共識;中國-東盟自貿區也正在向“升級版”邁進,中澳自貿區的談判進程亦有望加速。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在規則導向、開放導向方面,仍大有可為。

  第三,以結構調整和升級為重點的全球價值鏈戰略。未來十年全球產業競爭將是價值鏈上的競爭,中國必須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推動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全面升級。

  一是積極延長國內價值鏈,提升加工貿易參與國際分工水平。由於中國加工貿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形成了研發和營銷“兩頭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過短,對配套產業的帶動作用不足。因此,需要進一步調整加工貿易的方式結構,盡快提高加工貿易料件的本地化率,提高加工貿易與國內原有產業的結合度;參與加工貿易的企業應加強自身優勢的培育,使跨國公司將更多的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環節放在中國,優化母子公司之間的分工關係,促使加工貿易由單純生產向綜合服務和全球運營方向轉型。

  二是重視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增強對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和控制力。經濟全球化本質是跨國公司全球化, 要提升對全球資源和經濟的控制力,獲取更大的貿易利益,就必須培育一批在全球範圍內有一定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目前, 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很多國內大型企業的主要業務仍集中在國內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