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可持續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0:03:26  


 
突破全球失衡困局

  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這個問題。一方面,絲綢之路有助於中國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將嚴重的產能過剩與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有秩序地對外移轉,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國內部過程的產能,轉化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要素。另一方面,這種產能轉移更有助於中國的產業升級。中國產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產業升級,絲綢之路可以為中國企業的成熟中階產品,找到廣大的海外新興市場,為中國大量產能過剩的產業找到新的出路;同時,它也可以將中國的龐大外匯儲蓄與豐沛國內游資,轉化為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從而突破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困局,實現全球經濟增量基礎之上的再平衡。

  中國可持續的和平發展的第二個條件,就是遏制和化解西方、美國對中國的潛在圍堵。對中國來說,要崛起成為大國,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作為大國,中國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大國的崛起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歷史上,大國的崛起經常造成西方學者所說的“大國的悲劇”,即現存的大國總是恐懼於新興的大國;而新興的大國也總要挑戰現存的大國,從而構成了爭霸戰爭。如何有效遏制發達的西方對中國可能的圍堵?

  中國需要加快軍事現代化。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對西方的圍堵構成最有效的威懾。不過,中國軍事的發展可以對西方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西方也必然會加快在軍事上對中國的圍堵。從國際關系的邏輯來看,無論中國本身還是西方,都存在著強大的推動力,驅動著中國和西方之間的軍事競爭。一旦造成冷戰期間前蘇聯和西方之間那樣的軍事競爭,對中國就會大大不利。中國因此必須竭力避免類似的軍事競爭;和西方的關系也因此必須超越軍事層面。

  要避免前蘇聯和西方之間那樣的軍事競爭,中國和西方的經濟關系變得極為重要。鑒於中國和西方經濟的高度依賴性,西方一旦發生經濟危機,必然要影響到中國。因此,即使西方對中國實行形式不同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在一定程度上還必須幫助西方恢複經濟。盡管中國幫助西方經濟,改變不了西方的“中國威脅”認知和其圍堵中國的企圖,中國也必須繼續和西方保持這種經濟相關性。兩者的經濟相關性越大,西方就越沒有能力實現其圍堵中國的企圖。這些也是中國在和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時候所需要考慮的。

  但是,無論是軍事現代化,還是繼續保持和擴展同西方的經濟關系,最重要的還是國內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一直在支撐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不過,如果中國國內經濟出現重大的問題,沒有其他國家會來幫助中國。對這一點,人們應當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與西方不同,西方一直在尋找機會來“懲罰”中國。中國如果有危機,很難想象哪一個西方國家會來幫助中國?中國必須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中國經濟“走出去”很重要。既然中國經濟很難走向西方,就要尋找新出路,這個新出路就是通過絲綢之路,通往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更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履行的國際責任——絲綢之路是中國向發展中國家履行自己的國際責任的有效途徑。
  如何理解中國要在發展中國家扮演領導角色這個問題?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來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