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的近中期選項 | |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07:51:50 |
上海證券報發表渣打銀行資深中國經濟學家顔色文章認為,從短期看,穩增長仍然是今年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政策取向上應採用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的調控方式,同時注重防範金融風險。 理由有以下三點:一是穩增長目標仍然要依靠內需。今年外需會延續低迷,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二是僅依靠貨幣政策難以有效拉動內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需要中長期許多結構性的調整,進一步增加流動性難以有效刺激企業融資需求,反而可能會加大金融市場波動性,妨礙市場有效出清;三是財政政策大有可為。當前內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源於投資乏力,而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可以有助於化解產能,防止投資進一步下滑。去年預算內的財政政策雖然積極,但地方政府預算外的財政政策由於地方債務問題出現了緊縮。歐盟設定的相對於GDP3%的預算赤字和60%的政府債務上限有其特定的歷史和經濟背景,並不適於照搬到中國,當前階段性的提高財政赤字率完全可行。 文章建議:一、財政政策應主動承擔穩增長重任,在力度和落實上更加主動,貨幣政策應積極配合輔助。我們認為,降息降准等方式帶來的新增流動性難以有效進入實體經濟,也存在較長政策滯後效應。根據央行測算,貨幣政策的滯後期為6-9個月,而財政政策的滯後期只有3-5個月。那麼,如果貨幣政策能夠更多以輔助形式配合財政政策擴張,反而能借助財政政策時滯短、定向准的優勢,更加直接、快速和靈活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果斷堅決的政策也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建議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財稅改革相配合,減稅增支,在推動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更多地著眼於環保、教育、醫療等與民生相關的公共服務。貨幣政策在信貸規模和投向上給予有力支持,可以靈活適度的允許政策性銀行操作風險資產,並利用抵押補充貸款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二、貨幣政策不宜過於緊縮,政策參考目標應直接關注廣義貨幣(M2)的增速。我們認為,M2的增速目標要優於常被引用的M2和GDP比值指標。M2和GDP比值指標試圖反映貨幣數量與通貨膨脹的聯動關係。這一關係的穩定是有前提條件的,一般而言要求經濟具有穩健成熟的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並不適用於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新興經濟體。並且,經濟衝擊會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大幅波動,也會破壞這一關係。如果在經濟周期中根據M2和GDP比值決定貨幣政策取向,反而可能會南轅北轍。建議維持貨幣(M2)增速在12%左右,同時使用利率走廊引導利率,在資本外流、外匯儲備下降的情況下繼續降准。 三、繼續保持中性且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創造穩定的金融環境,防範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建議繼續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行業、各類影子銀行業務等風險領域的監測分析,發揮好央行最後貸款人作用,防止杠杆率繼續快速上升。同時加強央行與經濟參與者的溝通,引導其形成合理預期,減少投機性行為。 從中長期看,貨幣政策應繼續積極推動結構性改革,避免用調控代替改革,充分挖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超越了要素驅動階段,進入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階段,這是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動力來自於供給側,潛力在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產要素市場。從生產要素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上看,中國經濟增長仍將長期受益於勞動力和資本質量和配置效率的提高。為此,建議如下: 一、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建議央行盡快建立利率走廊調控機制,確定最優利率走廊寬度,並清晰傳達給市場,增加政策透明度。如果能夠真正使貨幣市場實現量價聯動,那麼貨幣政策就可以有效傳導至各類金融產品,進而對經濟主體行為產生影響。並且,規範的貨幣政策框架也有助於有效引導預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匯率改革助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區發展都依賴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而這又取決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從金融體制、資本項目和貨幣政策現狀看,人民幣還並不具備自由浮動的條件,當前有管理的浮動制度仍然是合適選擇。建議人民幣與美元脫鈎,更強調使用實際有效匯率,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同時注重防控匯率波動風險,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穩定或小幅升值。儘管中長期人民幣匯率不具有持續貶值基礎,但仍需應對可能加劇的匯率貶值預期和資本流出。建議資本賬戶開放回歸到正常和可控的速度,根據資本流入和流出狀況確定開放程度,以便保持國際收支的總體平衡和外匯儲備的長期穩定。 三、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建議央行積極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繼續加大對三農重點領域、新型城鎮化的支持力度,做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船舶、流通、能源、科技、文化等重點領域改革的金融服務,盡快提供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金融產品。 如果貨幣政策在短期靈活適度地發揮好輔助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在長期堅定持續地發揮好推動結構性改革的作用,那麼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完全有可能在未來20-30年保持6%-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