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紅綠對抗成為主要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7-10-07 00:16:21  


 
  (四)都以“反抗大陸打壓”為藉口,不斷推出新的說法或實施新的政策,使兩岸對抗逐步升級。扁時期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蔡在克制忍耐了一段時間以後,因為巴拿馬事件而推出若干對大陸的報復措施,如限制退休官員和退役軍官訪問大陸、限制包括所謂“不友善學者”在內的“三種人”入境台灣等等,就是“升級對抗”的新跡象。

   “扁政權”與“蔡政權”的“異”

  (一)外部大環境不同。國際力量對比:中進美退,使台灣當局“拉美制中”的戰略效能減弱。兩岸力量對比:大陸對台灣已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扁上台之初(2000年5月),美國正處於鼎盛時期,自認俄羅斯已非對手,中東也基本搞定,當時亦沒有很嚴峻的恐怖主義威脅,以至美國政軍界不少人將中國視為“最大假想敵”。扁以為可以通過主動挑戰中國而更加得到美國垂青,美國也必樂於“打台灣牌”壓中國。不想一年多後爆發“9.11事件”(2001年9月),反恐成為美國面對的主要矛盾,必須尋求與中國合作。扁在美國人眼中反成了“麻煩製造者”,最後形成中、美聯手打壓陳水扁的格局。

  到蔡英文上台前,她認知到扁的“前車之鑒”;也看到了美國在特朗普上台後的內外困境,知道中國已非昨日阿蒙、美國已經壓不住中國、在許多事務上必須與中國合作,所以不能任憑台灣輕易挑釁中國。蔡提出“維持現狀”,其實也是受到美國的壓力所致。蔡也不斷使出小動作以強化與美國的關係,但不像扁時期那樣大聲地吹噓其“外交突破”,而是刻意保持低調以避免刺激中國,也避免讓美國感到“台灣又添麻煩”了。

  (二)在堅持“台獨”基本立場的前提下,對大陸的表態基調不同。扁當年是逢中必反,對大陸的基調是挑釁、輕蔑、仇恨、氣焰囂張得很!而蔡英文則相對比較克制忍耐,盡量不刺激大陸。目前整個綠營都認為不應該“逢中必反”,從賴清德到柯文哲,相繼提出要友中、親中、知中、“一家親”好過“一家仇”等等說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