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觀察:喬新生論中國正走出歷史的三峽

http://www.CRNTT.com   2018-01-21 00:18:29  


 
  部分中國學者對印度發展前景表示悲觀,他們認為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周期性的民主選舉有可能會導致印度經濟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印度經濟發展缺乏持續的動力,由於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化,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因此,任何國家的投資者到印度投資,都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不要把印度作為中國的戰略對手,當然更不要在乎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印度和中國不是一個等級,印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正是這種帶有輕蔑的外交思路,使得一些學者沒有看到印度的經濟活力,也沒有看到印度人口年輕化對印度未來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印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消費水平相對較低,但是,印度正在成為一個世界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要不了多長時間,印度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在發展過程中巧妙利用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不斷地轉移公眾的視線,把印度國內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變成所謂國際問題。印度邊防軍人非法侵入中國領土,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對印度政府來說,並不擔心中國的“侵略”,當然也不擔心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印度政府充分意識到中國決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願意看到戰爭,更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因此,印度才會對中國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度。在經濟上對中國投資者採取限制性措施,在軍事上與中國邊防軍長期對峙。印度知道中國不會輕易打仗,即使打仗,也會主動撤出印度領土,所以,印度在處理中印兩國關係方面更多地採取一種挑戰的姿態,企圖通過挑戰中國的國家利益,迫使中國息事寧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政府的判斷是準確的。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和印度發生戰爭,中國希望中國的西南邊陲保持和平穩定的發展局面,因為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聚精會神地發展本國經濟。印度正是利用了中國的戰略政策,放心大膽地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奉行地區霸權主義。印度挑戰中國的國家利益,必然會遭到中國的反對,但是,既然中國不願意和印度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印度的挑釁行為不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就是為什麼近些年來印度在各方面不斷挑戰中國的國家利益,處處與中國對著幹。對印度政府來說,既然中國是一個和平主義者,那麼,不需要動用國家資源防範中國。雖然印度在中印兩國邊境地區部署大量邊防軍人,但是,這些邊防軍人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印度根本沒有打算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不會挑戰中國的國家利益。恰恰相反,印度正採取一系列的試探性措施,不斷地蠶食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面對印度這樣一個特殊的霸權國家,必須制定可行的發展戰略。中國希望和印度共同發展,希望與印度合作開辟第三方市場。既然印度對中國抱有戒心,那麼,中國不會在沒有得到印度同意的情況下向印度投資。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額與兩個國家的人口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兩國之間投資額和兩國發展速度極不相稱。仿佛高高的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與印度徹底分割開來,印度希望與日本、俄羅斯、美國改善關係,但是,唯獨不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印度政府所奉行的策略是“遠交近攻”,一方面拉攏日本、美國、俄羅斯開展經濟合作和軍事合作,另一方面在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全面遏制中國。

  中國和印度的關係短期內難以改變。印度國內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反華情緒,使得印度政府不可能調整對中國的戰略。中國希望與印度開展經濟合作,但是,印度在兩國合作方面設置一系列的障礙。中國希望與印度開展軍事合作和安全領域的合作,但是,印度把中國作為最大的對手處處防範中國。印度新聞媒體毫不掩飾地反對印度政府和中國開展平等合作,毫不隱諱地把中國作為最大的戰略對手,無時無刻不在與中國進行比較。中國和印度的這種特殊關係產生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歷史上兩國曾經發生邊境衝突,印度邊防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擊之下一敗塗地,印度朝野各界迫切希望中印兩國再次發生衝突,從而使印度徹底卸下軍事失敗的歷史包袱。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關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同樣或者相似的問題。印度一方面試圖充分借鑒中國發展經濟特區的經驗,發展國內經濟,但是另一方面,擔心中國在兩國競爭中占據上風。印度企圖使自己的影響力越過喜馬拉雅山,擴大到整個中亞地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