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軍事是核心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9-06-05 00:08:59  


 
  大陸改革開放後,在鄧小平領導下,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其具體主張也可看做當時的“兩制”台灣方案。從有關文獻看,其涉軍主要內容有:“兩岸統一後,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有高度的自治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黨、政、軍系統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軍隊、行政人員駐台……”④鄧小平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統一後台灣可以有條件保留軍隊。在著名的“鄧六條”中,鄧小平指出,祖國統一後,“台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衹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⑤葉劍英在“葉九條”中系統闡述了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其中清楚地承諾,國家統一後,台灣可保留軍隊。同時強調,統一後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條件是不能損害統一的國家和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承諾台灣當局可以保留軍隊是有條件的,“條件論”是鄧小平等中共老一輩領導人始終強調的。筆者理解,主要條件有四:第一,這是國家統一後的待遇,不是過渡時期的讓步;第二,台灣地區這支軍隊屬於中國軍隊,不是獨樹一幟;第三,這支軍隊不能因意識形態或統“獨”等問題對抗大陸,否則就成了滿清的藩鎮軍事割據了;第四,這支軍隊不能挾洋自重,不得與外部干涉勢力聯手反華。台灣地區軍隊作為整個中國國防力量的組成部分,應當與大陸軍隊各司其責、攜手禦外,共同捍衛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的安全與發展權益。

  李登輝上台後,逐步推行“台獨”分裂政策,台灣島內政治形勢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兩岸統“獨”矛盾驟升。形勢決定任務,任務決定政策,政策決定安排。隨著兩岸關係主要矛盾轉向“台獨”與反“台獨”,原本用於防禦前蘇聯全面入侵的解放軍數百萬大軍,被迫向台海方向轉移戰力。與此同時,大陸方面很少直接談及統一後台灣軍隊去留等問題了,因為談這樣的問題失去了現實條件和意義,會顯得不合時宜。當然,不直接談這個問題並不等於直接否定過去的主張,端看未來兩岸達成和平統一的內外環境條件了。此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大陸方面在兩岸軍事安全問題上反復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主要目的是震懾“台獨”和干預勢力。每當大陸領導人講到這個承諾,人民大會堂總會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這是中華兒女意志的體現。

  不過,和平統一畢竟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方式,爭取台灣民眾對統一的理解和認同始終是大陸方面從未放棄的主張。所以,即便在島內“台獨”猖獗的時候,大陸方面也多次強調,“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涉軍問題。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首次執政、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後,2001年9月10日,時任副總理的錢其琛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國際論壇主旨講話中再次系統闡述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明確表示,“‘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解決台灣問題,可以實行比港澳更寬的政策。比如:台灣可以……繼續保留軍隊”⑥。這樣的表態,顯示了大陸方面博大的政治胸懷和深遠的戰略眼光。同時也有當時的歷史背景,主要是民進黨雖奪取了島內政權,但陳水扁得票率僅39.3%,換言之,反對民進黨上台的民意佔據主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