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倩羚:國安法變局下的香港青年問題省思

http://www.CRNTT.com   2020-07-10 00:03:06  


第七屆中評智庫青年論壇(中評社圖片)
 
  陳倩羚說,首先是法案對街頭暴力發展的影響。黃營近日掀起的“割席退場潮”,尤其是一些敏感、極端組織的鳥獸散,無疑是對策劃、動員暴力示威的幕後黑手的沉重一擊。對於大多數激進青年而言,頭面組織或人物的離場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意味著幹犯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成本將大幅攀升,日後不能再抱持“法不及我”的僥倖心理,任意在街頭揮舞“港獨”旗幟,或參與各類打砸搶燒的暴力活動。不過,這些正面的警示效果,始終無法影響少數冥頑不靈的激進分子,反對派青年頭目雖然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但在“無大台”的流水社運下,仍然無法左右每一個年輕人的政治取向與選擇——在國安法生效後翌日的“七一”,已有10人因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捕。再者,上述核心人物的所謂“退出”,只是基於形勢變化而作出的策略戰術調整,“保存實力、韜光養晦”才是他們的真實企圖。

  可以預見,反對派的公開對抗行為未來將持續減少,但街頭暴力並不會就此完全消失,將呈現進一步“地下化”、“去組織化”的危險趨勢。此外,出於忌憚國安法的心理,年輕人在街頭示威的活躍程度或有所降低,但他們對於中央及特區政府的怒火卻沒有消解,反而因為法案的生效而燃燒得更旺。這種不滿與抵觸的負面情緒,雖然暫未通過暴力方式展露出來,但隨著其不斷積壓、加深,不排除會出現井噴式的爆發危機;而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也有可能成為他們以和平方式宣洩怒火的渠道。隱而不發的街頭暴力,無疑增加了監測、應對及反制的難度,對相關部門而言或許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陳倩羚指出,接下來是關於香港青年的國家觀念在國安法治下可能出現的變化。近年來冒起的港獨、自決等分離主義思潮,經常被歸咎為是愛國主義教育缺失所造成的惡果。與內地不同,香港的各級教育完全不設思想政治類的課程,學生根本無從培養對祖國的情感與義務意識,以致於維護國家利益與領土完整等應有之義,在不少香港青年眼中也成為難以接受的觀念。部分極端分子甚至乞求西方國家制裁中國,企圖以此作為脅迫中央對“五大訴求”作出讓步的籌碼。此外,在香港的“4+2”文憑試制度(即4門必修科,2門選修科)下,壓縮的選修科空間令學生選擇文科的意欲大幅降低,中國歷史科也因此成為選讀人數不斷下跌的冷門科目之一。

  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香港年輕人普遍對祖國歷史缺乏認識,導致經常出現很多對內地的誤解,並成為反對派煽動“反中”情緒的缺口。不過,隨著國安法逐步落實,教育系統也將作出相應配合,近日教育局長楊潤雄在多個場合表示,未來會積極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促進學生認識港區國安法,以提高他們在國家安全範疇的守法意識。這對於彌補愛國教育長期以來的缺位,以及提升青年薄弱的國家民族意識將有一定幫助。但是,在“黃絲教師”把持的教育系統下,國安教育能否“不變形、不走樣”地正確落實,無疑仍存在一個很大的問號。自去年6月以來,因“反修例”事件被捕的近萬名人士中,有大約110名為大中小學教職員,可見這群為人師表非但沒有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更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煽動青年走上街頭、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因此,寄望國安教育能經由黃絲教師切實執行,明顯是一個過分樂觀的美好幻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