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中評智庫:台網絡化個人主義的影響 | |
http://www.CRNTT.com 2021-09-05 00:04:02 |
政黨理念、領導人形象以及固有支持群體的號召力都是影響選民投票的重要參考因素。民進黨藉新媒體長期刻畫塑造國民黨組織老邁、缺乏活力、“親共”的形象,使得台灣社會尤其是青年群體對國民黨形成了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腐朽政黨的認知,無法產生對其的吸引力。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加上新媒體的影響,青年群體距離國民黨愈來愈遠。老舊的人員結構無法時刻掌控喜愛在社交媒體中交往的青年群體思想,國民黨提出的議題吸引力不足,政黨的信任度也有所下滑。為了扭轉不利的競選局面,“在社交媒體中,國民黨開始頻繁使用網絡語言,討論社會議題,發起志願者活動,推動環保建設,關注弱勢群體,不斷依靠新的社會議題來培養公眾對國民黨的認知與接受,使得國民黨在公眾心中開始呈現出具有‘關懷、活力與年輕’文化的政黨。”〔20〕但相比民進黨,國民黨的青年選民支持度仍處於下風,加上每到競選時期,統“獨”議題便會被高調拋出,民意就會出現偏轉。自蔡英文2016年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停滯,民調顯示其黨派的民意支持一度下滑,然而民進黨藉操弄香港“反修例”事件,強化台灣民眾“亡國感”,在短期翻轉民意,2020年在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以817萬高票連任。看到民意對民進黨的偏向後,國民黨內部有聲音稱其失敗的原因在於承認“九二共識”,因民進黨長期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進行捆綁,模糊台灣民眾對國民黨的認知,必須提出新的兩岸政策論述。 “本土化”的國民黨不敢喊“統”,並在每次的競選失敗後對自己的行為和對手的競選策略進行反思和模仿,並“以此為依據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論述以增強對選民的吸引力”〔21〕。國民黨新任黨主席江啟臣一上任便積極推進制定新的兩岸政策論述,成立“改革委員會”。定調兩岸政策“以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延續兩岸互動,強調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國的‘一國兩制’”。〔22〕此次提出的新兩岸政策刻意分割了“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明確“中華民國憲法”基礎,其他並無過多改變,可看出是在效仿民進黨的選舉策略,一切為選舉服務。新“九二共識”獲台灣本土派與年輕世代的支持。對此,台灣學者稱“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框架轉換成‘九二共識、“中華民國”’架構時,已未見‘一中’”。〔23〕可見國民黨對青年世代的思想偏向,“青壯派”的代表江啟臣意在藉機整合黨內思想分歧。在2020年9月2日國民黨公布的黨員民調顯示,黨內高達81.5%的黨員認同江啟臣提出的“在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基礎下推動兩岸交流。迎合青年群體勢必會造成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趨同化,國民黨內的“去統”氛圍正在悄然蔓延。國民黨的“去統”行徑為當下“統”聲漸弱的台灣社會再添陰霾。 “台灣意識”的固化亦會催動政黨朝著民意希望的方向改變。前文提出國民黨將敗選原因歸責於“九二共識”,事實上也是陷入到“台獨”勢力營造的社情民意裹挾之中。民進黨長期推行“台獨”,固化“台灣意識”,現今世代翻轉,已然到了其政治成效的收割期。民進黨吸納了大量的青年選票,連帶藍營也受到影響。國民黨內“青壯派”重利益輕意識的特性正一步步蠶食國民黨的核心觀念。被選民帶著走,缺乏核心領導理念,損傷最重的衹會是國民黨本身。正如學者張文生所言:“將敗選推給‘九二共識’是極不爭氣的表現,國民黨敗選是黨內部團結與失去話語權所致。堅持‘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優勢而非劣勢,國民黨如果拋棄自己的優勢不要,可能很快就會被第三勢力的其他政黨取代。”〔24〕屆時整個台灣的政治風氣將會與“台灣意識”高度化的民意形成相互裹挾的局面,兩岸的融合也將備受遏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