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中美博弈與台灣太空工業

http://www.CRNTT.com   2024-08-04 00:01:23  


 
  整體而言,台灣太空工業上游優勢源於其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石油化工等產業優勢,以及已有的“蘋果鏈”“特斯拉鏈”等成熟供應鏈體系驅動,加上美西方打造的“去中供應鏈”的影響,成為促島內廠商切入美西方國際大廠的關鍵。

  (三)中游系統整合及發射能力薄弱

  中游系統整合領域是台灣太空工業的技術薄弱環節。台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評估,台灣太空工業尚缺乏系統整合廠商,受制於國際衛星大廠,產業鏈地位仍停留在零組件、終端設備代工的末端角色⑨。島內航天龍頭廠商漢翔航空評估稱,台灣目前在衛星系統整合、製造及發射領域仍處於“拿開山刀砍除雜草”階段,離大量承接訂單仍有較大距離⑩。 

  1.衛星自主研發能力有突破

  第一期“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1991-2006)執行“福衛一號”、“福衛二號”及“福衛三號”計劃,建置了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能力。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2004-2018)自主發展“福衛五號”遙測衛星與“獵風者”氣象衛星,並與美國合作共同發展“福衛七號”氣象衛星星系,建立初步自主太空研發能力。“福衛五號”是台灣首個自主研發的高分辨率光學遙測衛星,通過引進海外太空技術加上島內的科研及產業鏈,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商業應用衛星潛力。2023年10月成功發射的獵風者衛星是台灣地區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約82%由台灣研發製造,漢翔航空負責系統整合⑪。目前,除“台灣太空中心”、“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航空、成功大學等具一定官方背景的系統研發整合機構外,智探太空、鴻海等民營企業亦積極涉足衛星研發。鴻海集團與台灣“中央”大學合研的兩顆立方體衛星“珍珠號”於2023年11月發射升空,為台灣地區首顆寬帶通訊立方衛星⑫。當前,民進黨當局實施的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2019-2028)計劃發射6枚先導型高分辨率光學遙測衛星、2枚超高分辨率智慧遙測衛星、2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等10顆高性能衛星,計劃吸納更多本土廠商及科研院所參與,提升系統整合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