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44座資源枯竭城市的生死劫 | |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08:10:35 |
黃金資源的枯竭,引發了靈寶黃金產業的變遷,也給“金城”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黃金大廈位於靈寶市尹溪路中段,高108.5米,始建於1994年6月,是一座集辦公、商貿、餐飲、住宿、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多功能大樓,曾是靈寶市的地標性建築。如今,因為債務沉重,已被賣給當地的農村信用社。 黃金大廈建設之際,正是靈寶黃金產業繁榮之時,那時候,靈寶境內黃金企業雲集,賓館飯店遍地開花。 之後,隨著靈寶黃金資源的枯竭,眾多黃金企業移師外地,那些“依金而生”的服務行業逐漸風光不再。 區外開發民企打頭陣 “‘區內整合、區外開發’戰略是2002年提出的。”靈寶市金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源礦業)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張益壽說。 當時,靈寶境內黃金企業多而散亂,重複投資,礦石利用率低,經常為爭奪礦源起糾紛。 為了規範開采秩序,保護有限資源,靈寶市開始著手“區內整合”。按照地域分布,把境內13家地方國有黃金企業整合重組,組建了黃金股份、金源礦業、黃金投資三大黃金集團公司,並收購民營企業。 “效果非常明顯。”張益壽認為,整合改變了此前黃金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弱小、消耗嚴重、采富棄貧的現狀,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 他舉例說,整合前,組成金源礦業的三家企業每年利稅總額是4400萬元,整合後的第二年即達到8000萬元,2005年增至1.5億元,2008年超過了4個億。而職工的工資,也由原來的900多元增加到1300多元。 “占有資源,就擁有了實力。”靈寶市還鼓勵黃金企業走出去,進行區外資源開發。靈寶市地礦局副局長強山峰告訴本刊,他們制定了“立足靈寶、兼顧周邊、走向西部”的礦業發展戰略。 強山峰介紹,當時市裡的策略是,先由民營黃金企業走出靈寶進行試驗,如果可行再讓國有骨幹企業跟進,最後全面推廣。 由民營企業領銜“區外開發”,主要基於當時特殊的政策和經濟背景。 通過“區內整合”,資源向優勢國有企業集中,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受到壓縮,加上當時靈寶境內金礦品位下降、開采成本較高,許多民營企業期待借助“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走出去。 於是,位於靈寶的軒瑞礦業公司,率先在甘肅等地獲得6個探礦權和2個采礦權,在福建邵武也取得較好的業績。 與此同時,靈冶公司、華寶鉛業等五家民營企業紛紛到甘肅、青海等地,參與了礦產資源的收購、黃金企業的參股經營和收購等,頗有斬獲。 緊接著,金城公司等國有企業開始移師域外。金城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常誠告訴本刊,在“區外開發”地點的選擇上,他們主要根據我國地質成礦規律進行篩選,公司技術人員在國內大的成礦帶和成礦區域內,對一些重點地區進行前期考察取樣,寫出“考察報告”,交由公司大會研究,如果項目可行,公司就會做出開采決定。 “區外開發”時,企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參與:一是收購礦權,獲得探、采、選資格;二是兼並企業,對其礦權和資產一同收購;三是參股,對於當地一些正常經營又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持的企業,往往採取參股的方式參與經營,並按股份從中分紅。 由於靈寶黃金企業擁有成熟的開采經驗和雄厚的資本,在“區外開發”時不僅為當地修路架電,提供就業崗位,還為當地貢獻不菲的利稅,因而很受合作方的歡迎,“經常是高接遠送”。有的還“以礦為媒”,促成了靈寶與當地締結為“友好縣市”。 再造一個靈寶金城 2002年,強山峰曾對幾位國有黃金企業負責人說:“當你們在區外開發的利潤超過在區內時,就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他看來,這意味著靈寶“區外開發”戰略的成功。 如今,這種期待已成現實。 常誠告訴本刊記者,金城公司現在控股或購買的礦權面積為10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黃金儲量100多噸,公司日選礦5000多噸,其中來自區外的礦石占到日選量的2/3。 不僅是礦,靈寶的企業還在區外從事其他資源的開發,比如金源礦業,除了在四川擁有金礦和磷礦,還在盧氏縣建有鐵礦。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