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華簡”中的千古懸案

http://www.CRNTT.com   2009-05-09 10:24:52  


 
  黎國,可能是位於今山西上黨附近的一個小國,史書上對它的地望還有其他的說法。但一般都認為它靠近商都朝歌。這個國家在史籍上又有其他的稱呼,如“肌”、“饑”、“耆”、“耆黎”等等,都是音近漢字的通假寫法。從西漢以來,儒生們一般認為,伐耆勘黎的是周文王。《史記·殷本紀》說:“西伯伐饑國,滅之。”《周本紀》說:“(文王)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伏生《書傳》雲:“文王受命,一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邗,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犬戎,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後世的鄭玄、王肅等學者對此均無異議。

  到了宋代,學者們對這段史實產生了一些疑議。宋儒如胡五峰、陳少南等首先從五經義理上反對文王伐耆之說。因為當時商紂仍為天子,周人如果膽敢伐滅王畿之中的耆國,無論出自何種理由,都是公然地向天子挑釁。如此就與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服事商紂”的至德形象衝突。如果文王擁兵自重,則與篡漢的曹魏毫無二致。除此理證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古書證據。據說是出自西晉汲郡不准盜墓的《竹書紀年》中記載:商紂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四十三年西伯發伐黎。這一條證據,與宋儒之前的憑心揣測不謀而合,從此武王伐黎之說便大得人心。直至明清,如王夫之等都做過西伯伐黎的辯說,力主武王伐耆。

  雖然《竹書紀年》也是一部出土的文獻。但是竹書中的這段記載,并未給這段公案一錘定音。原因是《竹書紀年》當前的目貌與西晉出土之時并不完全一致。《四庫提要》中已歸納出多條前人征引的竹書內容與明清以來歷經整輯的《竹書紀年》不相一致。換言之,《竹書紀年》中的史實真偽交駁,莫衷一是。《竹書紀年》上的武王世系,也與《史記》或是《世本》等流傳的年表世系不盡相同。因此,究竟是文王勘黎,還是武王伐耆,就成了經學、史學上難以裁決的一段公案。

  如果清華簡的內容屬實,那麼它所記載的就與宋儒推測的史實一致。即伐耆是武王第一次討伐商紂時觀師盟津前後事。竹簡上的“武王八年”的相關記載,也異常接近史傳的武王年表世系。很可惜,目前記者所關心的問題僅僅是所謂失傳的“樂詩”,對西伯勘黎問題缺乏認識,因而語焉不詳。“清華簡”是否可以徹底推翻漢儒的所見所聞,而與宋儒的“逆料”懸隔千古而暗合,我們仍將拭目以待竹簡圖版內容的正式公布。

  (來源:中國網;作者:王小熊,上海語言學博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