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佛舍利:千年入世與出世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13:44:25  


 
  盛世重光的機會

  “佛頂骨舍利在南京請出不是偶然。”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如是說,“梁武帝在位期間,甚至四次削發為僧,對佛教尊崇至極。中國歷史上近2000年來,南京一直是佛教的傳承中心。”

  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個大乘宗派和兩個小乘宗派,趙樸初曾有言:“在中國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無不與南京有關。”

  葉南客介紹,禪宗初祖達摩“一葦渡江”駐錫浦口定山寺面壁就是在南京,三論宗創立於南京的栖霞寺;天台宗至今視南京的瓦官寺為祖庭;誕生於南京牛首山的牛頭宗對禪宗的建立產生過重要影響;律宗中興於古馨禪師主持的古林寺,古林寺故被稱為中國佛教的第一戒壇。

  不僅於此,南京還是中國藏聖教聖物最早最多的城市:從三國時期開始,南京先後多次供奉佛舍利,包括佛頂骨、佛牙、佛發等。

  “再比如台灣的佛教領袖星雲大法師雖是揚州人,他在十多歲時在栖霞寺出家。”葉南客說,“在中國佛教史上,南京作為佛教中心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認為,南京佛教傳入之始即南北兼有,中外互通,且得到統治者高層的寬容和支持,幾乎未受到當地的任何抵制,這種態勢為後來佛教文化大範圍傳播奠定了基礎。

  “中國六大古都唯一在江南的就是南京,其餘的都在長江甚至黃河以北。”葉南客解釋,兼有龍蟠虎踞之形,作為十朝都會,南京無疑是塊風水寶地。

  然而,它也有失去護佑的時候。經歷太平天國戰火,南京佛教文化幾乎被摧殘殆盡。一直到楊仁山等一幹人在金陵恢複佛教文化。

  “佛頂骨舍利的出土反證了南京是中國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在證明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說,“南京是世界性佛教中心之一,這一條可以是南京城市的定位。”

  “佛教講仁愛天下,普度衆生,這與南京‘博愛之都’的文化內涵相輔相成。”葉南客說,這對於重振南京文化名城的形象有著比較深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葉南客說, “南京在歷朝歷代是移民城市,既有輸出也有輸入,有極強的包容性。它跟佛教慈悲天下、慈悲為懷也有點內在相通,開放、包容,對外不排斥,對內強調和諧共生。”

  “南京的寺廟特別多,是因為南京人內心有一種祈和的願望。”著名作家葉兆言如是說。

  在賀雲翱看來,南京人個性中深受佛教文化影響。當代有評南京人為“大蘿蔔”,其實南京人身上表現出來的質樸誠信、善良敦厚、平和無爭、大度寬容的文化品格,也有千百年佛教文化熏陶的功勞。

  “我認為佛頂骨舍利的問世為重新認識和複興南京的佛教文化地位提供了一次契機。”賀雲翱說。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阿育王塔的請出

  本次考古發掘得到了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李長春同志親筆批示:“可喜可賀”。2008年8月下旬,國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長、單霽翔局長先後到南京市博物館檢查指導大報恩寺遺址發掘,以及鐵函與阿育王塔的保護工作。

  經初步觀測,七寶阿育王塔高度近1.2米,內部為木質胎體,外部用銀皮蒙覆,表面鎏金,並大量鑲嵌水晶、瑪瑙、琉璃等多種寶石。該塔由相輪、山花蕉葉和須彌座三大部分組合而成。塔刹有5重相輪,頂部為球形寶珠。四只山花蕉葉分別位於須彌座頂部四角,其內側分別浮雕了兩座佛立像和兩座佛坐像。

  外側則浮雕了一組佛祖誕生、苦修、說法、涅,以及降魔顯聖等佛傳故事。塔刹與四座山花蕉葉之間皆以長鏈相連,鏈上懸鈴。塔的主體是位於底部的須彌座。須彌座平面為方形。上、下兩端的出澀部分皆浮雕一組佛像,姿勢各異。

  塔身四面中心部分,分別浮雕了 “薩太子飼虎”、“大光明王施首”、“屍毗王救鴿命”和“須大拿王”四幅大型佛祖本生變相。塔座四面的頂部分別刻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風調雨順”四字吉語。塔座四隅站立大鵬金翅鳥(即天龍八部之中的迦樓羅)。每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鏨刻銘文,主要記述捐贈施主的身份、姓名,捐贈的數量,以及變相的名稱等。

  另外在塔刹根部,山花蕉葉內側,以及塔座頂部平面之上皆有銘文,提供了十分豐富、重要的文字記載。從整體上看,該塔造型高大雄渾,裝飾精美,寓意深刻,代表了宋代佛教器物製作的最高水平。

  除七寶阿育王塔,在鐵函之中還出土了許多其他供奉的物品。在一個絲織小包中還出土了數百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顔色以白色為主,少量為紅色和黑色,推測為碑文中所稱的“諸聖舍利”之一。摘自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南京大報恩寺考古發掘報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