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及其中長期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12-01-03 10:19:37  


法國社會科學院高等研究院教授潘鳴嘯在燕山大講堂講演
  中評社北京1月3日訊/此間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主辦的燕山大講堂,日前請法國社會科學院高等研究院教授潘鳴嘯做了題為“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及其中長期後果”的講演,實錄如下:

  潘鳴嘯: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及其中長期後果

  我今天跟年輕的朋友們一起談對你們來說差不多屬於“古代歷史”的往事——上山下鄉運動。我覺得這個運動在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特殊的社會大實驗。它到現在對中國還有影響。今天這麼多年輕人來這裡聽我講這段歷史,我真的很高興。

  這個題目我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做,之所以比較感興趣,是因為我就屬於這一代人。雖然我是法國人,但後來我覺得我跟知青有緣份。中國鬧文化大革命時我在法國也鬧革命,當時我們有1968年的“五月風暴”,我是參與者。在那個時候屬於很積極的左派,但我沒有當毛派,因為我對毛澤東個人崇拜有意見,我覺得這個有問題。另一方面我對中國革命很有同情,也很感興趣,對文化大革命也感興趣,因為我當時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已經失望了,它已經不是真正按我們想法的一個革命、一個新的社會主義社會。當我們聽到"造反有理"時,作為年輕人特別喜歡這個口號,喜歡造反。

  當然我在當時對中國真正情況了解特少。後來我買飛機票去了香港(因為覺得在巴黎無法學好中文,而且在那個時候因為文革問題也不能到北京)。我在香港半工半讀,一邊教法語,一邊學中文。偶然的情況認識了一批知青,他們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這在當時很普遍。廣東省海邊地區偷渡到香港的知青很多,這批人關心國家大事,辦了一個刊物《黃河》,他們講中國的事情,特別是談農村的經歷,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就做了一個集體採訪,並出了書《20歲在中國農村》(法文版)。從那時開始我對他們的經歷開始感興趣,而在那時我登記的博士生研究題目為“儒家”,本是學哲學的,後來覺得他們的經歷非常有意思,就完全放棄研究哲學,開始研究當代史。這樣就開始寫博士論文,進而採訪了很多知青,開始時在香港,1979年以後經常到中國大陸採訪一些人。而在當時沒有很多報紙、雜誌可以談這個問題,但有一個方法要去了解這個經歷,即看他們的文學,當時有一個《知青文學》,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般的文學作品都是談知青的經歷,從這裡認識了很多知青作家,也對他們進行了採訪。我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實際經歷,而非他們的文學與藝術。當時我跟張辛欣談話時,她發牢騷"我們把自己的經歷很痛苦的改成藝術,可你對我們的藝術不感興趣,卻只想知道我們的實際經歷"。這沒有辦法,因為我是做歷史的,主要研究真實的社會問題。

  隨後我寫了博士論文,後來再去香港成立一個研究所,成立了一個雜誌(有法文版、英文版,沒有中文版),那個時候我並沒有把博士論文改成書。90年代末回到巴黎有時間做這個工作,我發現很多新資料,因為在90年代開始有中國學者做這方面的研究以及一些回憶錄。我就又下幾年功夫出了我的書《失落的一代--中國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開始時沒有想到會有中文版,也沒有想到很多中國讀者感興趣,完全出乎我意料。

  今天談的 “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及其中長期後果”是我書里的一個題目。我們現在有一種歷史的距離,比如你們上一代可能最年輕的父母太年輕,沒有參加上山下鄉運動,但可以說到現在這個運動還在影響著中國。而談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理解原來這個運動在領導人的腦子里是什麼邏輯,為什麼有這樣的運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java.sql.SQLException: Io 异常: Connection refused(DESCRIPTION=(TMP=)(VSNNUM=202375680)(ERR=12519)(ERROR_STACK=(ERROR=(CODE=12519)(EMF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