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亞中:李白還是“我們”的李白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5-03 00:22:43  


 
  前面四個單元不討論。第五單元“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分為“中華民國的創立與民初政局”、“統一建國與抗戰”、“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社會經濟與文化”四個部分,其時間從1912年推翻滿清到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

  接下來就是第六單元的“當代中國與台海兩岸關係”。這一部分介紹的是“中共黨國體制的建設和發展”、“改革開放後的發展”、“中共外交政策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

  在這樣的書寫脈絡裡,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是放在“中國史”,“中華民國”與中國兩者均是“我者”。1949年以後是放在“台灣史”。這表示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已經不屬於“中國史”,而屬於“台灣史”,“中華民國”不僅與中共是“他者”,與中國也是“他者”的關係。史觀上的“一中一台”因而成形。

  就史觀來說,新的歷史課綱已經違反了憲法,這與兩蔣時期的立場是完全相左的。這也等於自我放棄了中國的正統地位與話語權,自我否定了1971年以前在聯合國維護席位、與北京爭奪正統的作為。

  “中華民國”的憲法仍為“一中憲法”,主權涵蓋全中國,《國統綱領》也是如此表示,兩岸在1992年建立的互信,後來稱之為“九二共識”中,台北方面也對北京做了如此的表述。但是在新的歷史教科書看來,這些都已經不算數了。雖然仍然是援用“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但是它的本質早已改變,他的國名沒有亡,可是國史已經消失了。不止是中國從“我者”變成“他者”,1949年以前的“中華民國”也從“我者”變成“他者”了。“中華民國”已經自我異化了。

  結語:兩岸共同努力導正異化的史觀與認同

  一般沒有受過政治學概念的人,很難區分“主權”與“治權”的差別。“主權”其實是一種“所有權”,“治權”則是一種“管理權”的概念。台灣在歷史教育與政治人物的話語中,刻意將這兩者混淆,以致於“我者”也變成“他者”了。北京將“所有權”獨占的作法,也造成台北逃離而尋求“他者”自我定位的結果。

  兩岸分治是內戰的遺產,雙方均堅持全中國的“所有權”,但是“管理權”目前確實由雙方各自管理。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法,主權涵蓋全中國。換句話說,“中華民國”迄今對於全中國仍有“所有權”,只是目前的“管理權”在台澎金馬。如果依照現有歷史教科書的書寫方式,1949年以後的“中華民國”不再屬於中國史,那麼目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可以返還給中國大陸了,因為那只是屬於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不是現在的“中華民國”的文物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