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如何理解中國政治變革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09:03:16  


 
  第一種人獲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所能得到的豐富信息。開放政策使得他們有機會和條件來了解中國的政治制度。當他們在中國發現的現實和他們早先所接受的意識形態式的教義不相符合的時候,他們開始修正和改變他們原先的看法。

  第二個群體是商人和政治人物,他們和中國打交道多,了解中國,知道中國的政治制度既不是中國官方意識形態所描述的那樣,也不是西方主流媒體所描述的那樣。這個群體根本不會通過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來了解中國。他們通過和中國的交往,知道中國的制度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一旦當意識形態程度減低,他們就能夠更為客觀地來看待中國。

  第三個群體來自於西方的主流知識分子,也包括一些媒體人物。這個群體對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的認識,與其說是對中國的真正了解,倒不如說對西方制度的失望。在蘇聯共產主義制度解體之後,西方出現“歷史終結”的觀點,很多人相信西方民主是人類政治所能擁有的最好也是最後的制度。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能夠這麼自信了;相反,很多人開始反思西方民主的劣勢。西方從早先的精英民主轉型到大眾民主並沒有很長的時間,但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無論是其基於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還是基於普選權之上的民主政治,今天都很難保障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應當實現的社會正義。福山是“歷史終結”的觀點的提出者,現在他不再相信了,而是認為西方民主已經演變成為“互相否決”制度,成為不同黨派爭權奪利的工具,而沒有人會著眼於公共利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則更形象地認為,西方傳統民主的經典“民治、民享、民有”已經演變成為“百分之一人所治、百分之一人所享和百分之一人所有。”

跳脫意識形態束縛觀察問題

  很顯然,說西方民主存在問題並不能證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在很多方面,中國本身也存在著西方所面臨的問題。但人們對中西政治制度的認知的變化,至少可以說明如下幾個問題。第一,用固有的意識形態來看他人的政治制度已經不得要領。無論是西方看中國,還是中國看西方,人們都傾向於從已經所接受的意識形態來看待對方。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不可避免。但如果要對對方有客觀的認識,就要努力拋棄意識形態所能帶來的偏見。同樣,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用已有的意識形態來看待自己、對待自己的政治制度,盲目相信自己制度的優越性,從長遠看,必然導致制度的衰敗。

  第二,任何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各自的政治制度都在演變過程中,與時俱進,在變化過程中求生存和發展。

  第三,正是因為任何政治制度都處於不斷演變過程之中,中西方實際上都可以互相學習,在自身的演變過程中從其他政治制度學到一些最優實踐(best practice)。任何一個政治制度,如果和其他所有制度相比較,都會顯現出普世性和差異性兩個方面。

  第四,政治制度的發展不是單線的,或者說,政治制度並沒有一個終極的目標。任何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據當時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條件所確立的社會治理體系。當這些條件變化了,政治制度的表現形式也必須變化,否則就會導致衰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