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鐫刻在厚重風土中的運河時光

http://www.CRNTT.com   2013-04-24 11:30:01  


每逢集市,鄭口鎮依舊熱鬧繁華。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早已廢棄的四女寺水利樞紐工程。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這是省界之間特別簡陋的關卡,一間簡易房,白天潘長江看著,晚上他父親在這裡過夜。冬天特別冷,但是冷不丁半夜也有過橋的車。門口一張桌子,抽屜兼具收錢功能,拴了一根繩子在路中間。平時繩子拉緊,交了錢後放行。周六這一天,生意還算不錯,潘長江笑呵呵地說“哪裡有多少錢”,然後抽開抽屜給我看。“周六的生意是好一些,河對岸山東那邊好幾個村子都做玻璃鋼,拉貨的車也多,而且很多家里都有小轎車,不像我們河北這邊窮。他們到了周末就開著小車從故城去德州,比從河對岸繞行要省幾十里路。”

  浮橋看起來是以鐵船焊接而出的通道連接兩岸,有的地方已經鐵銹斑斑。收費標準一般是小車一元,大車5-10元,酌情處理,遇到附近幾個村莊的熟人一般都是免費,因為借用了村里的土地,也有人情的成分。但有時候也不行,“有的是拉貨做生意賺錢的,熟人也不行,反正大家都是做生意嘛。”潘長江把所有要往返的車牌用粉筆記在桌面上,去的時候交過錢了,返回的時候就放行,然後擦去桌面上的記錄。潘長江一般一天能有一二百元的收入,他估摸著再過幾年才能把浮橋本錢收回來。故城一帶沿河有八九座浮橋,潘長江覺得生意都一般,平常他還要在家里軋棉花,貼補一下家用。如果運河水幹了怎麼辦?他笑著說:“那我也是為人民服務這麼多年啊。”

  ■ 跨越省界的岔花地

  還有兩省的農民來往於運河兩岸,為的是去對面的土地上耕作。河北西南鎮的土地在山東東良莊的地界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依然是因為運河曲折。幾十年前劃分田地是按照當時河流的走勢一刀切,可是後來河道又不斷發生位移,所以才有了岔花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此,山東、河北兩地的村子也有土地官司糾紛。

  大多數時候,運河兩岸、兩個省的村落之間太平無事,交流也不算多,兩岸通婚也少。潘長江開玩笑說:“我們河北這邊窮啊,山東的姑娘不願意嫁過來,我們村好多光棍呢。”印象比較深刻的交流,就是小的時候,河北這邊村子的小孩比對河山東村子占優勢,遇到冬天水枯的時候,灘塗顯露出來結上了冰,河北這邊的小孩揮舞木棍就衝到對岸去“厮殺”一番,直到他們再來挑釁。

  運河素描

  ■ 運河邊的奇幻景象

  從鄭口鎮的運河橋上看得很清晰,橋下河床大面積萎縮,岸邊灘塗龜裂成割離的片狀。鄭口一側的河堤形成了一個斜坡,春天已經降臨,清風徐徐,但綠草里總是混合著各種垃圾。但我想,如果整治一番,應該是很清秀的面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