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鐫刻在厚重風土中的運河時光

http://www.CRNTT.com   2013-04-24 11:30:01  


故城鎮文順龍鳳貢面廠,工人把剛做好的掛面晾起來。攝影/李飛
 
  有一艘鐵皮船正在河里捕魚,接下來出現了奇幻的場景:一個人從船里直接跨進了河中心,輕鬆得像是走進了自家的菜地,原來運河中間的深度只到他的膝蓋處……

  在本系列的採訪中,我們從杭州出發,從南到北一路沿著運河而來,有的河段可以行駛千噸大船,猶如水上高速公路,有的河段和長江、高郵湖、洪澤湖、微山湖融匯成寬闊的水面,水草豐美,波光粼粼。進入河北後,這條河流變成了細流淺灘,遇上一艘像樣子的船和兩個臨時客串的漁夫都不容易。

  河堤邊還有一座已經廢棄的揚水站,帶著火熱年代的痕跡,屋檐下寫著:“愚公移山,改造中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運河越往北,就越能看到這條長河面臨的尷尬命運。距離故城不遠的四女寺水利樞紐工程,其中包括一個廢棄的船閘,修建於1957年,1978年斷航,全部使用壽命才20年。算起來,它荒廢的時間比使用的時間還長,但現在看起來依然是個堅固的大家夥,只不過變成了探險者的樂園。有人下到船閘的平台上寫字留念,他們有備而來,帶了彩色粉筆甚至是噴漆,在這個荒廢的船閘上進行一場危險的真情告白。但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字跡間,只有“船”和“閘”兩個字鐫刻分明,在時光里表達著自己。

  運河味道

  ■ 龍鳳貢面:有著龍須鳳尾的細膩

  故城有個特產:龍鳳貢面,說起來也和運河有關係,明朝時就已經是貢面,沿著運河送到北京。在故城鎮上林文順家,我們見識了製作龍鳳貢面的場景,這是一種細如發絲的掛面,有著精致細膩的製作過程。

  春天,田師傅一般都是早上四點鐘就開始和面,每天最多三袋面粉,再不能多了,這就是手藝的容量。製作龍鳳貢面一共需要經過十二道工序,臨近中午的時候,開始把面晾起來,這是精彩的一幕。在通氣透風的屋子里,吊頂電風扇送風,兩個人合作,把已經初扯好的面插進木架上的孔里。田師傅拿出兩根細木條穿插進面條之間,抖動著拉兩次,在那個飛揚的瞬間,輕盈而有節奏,如同一匹匹流瀉的緞面,足足拉出了兩米多長,叫“龍鳳貢面”這個名字很恰當,有種龍須鳳尾的細膩。

  林文順是這家面廠的老板,他幹這一行有20多年。最近也在尋找出路,但是他覺得河北這邊的思路沒有山東那邊活絡。最近也有北京的客人來找他談,必須要堅持手工製作的過程。

  手工製作需要掌握天氣、濕度、溫度的細節,夏天和下雨的時候都不適合做掛面,夏天太熱也沒有掛面的市場,下雨的時候濕度太大,面都滴落下來了無法成形。也有製作失敗的時候,一般是冬天,第一天特別冷,第二天下雪了,面無法成形。手工製作的龍鳳貢面也分檔次,掛面的中間部分最好,粗細均勻。現在也有機器加工的掛面,但是林文順一吃就能吃出來,口感差別很大。(文/曹燕)

  (來源:《新京報》走讀中國-2013年4月24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