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烏克蘭歷史死結:民族的悲情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4-03-09 09:26:20  


每年自然少不了民族主義者紀念活動,圖為烏克蘭人舉著國旗和二戰期間“烏克蘭反抗軍”的紅黑旗幟,穿著當年的軍裝游行。“烏克蘭反抗軍”既對德軍作戰,也對蘇軍和親蘇游擊隊作戰,零星抵抗一直持續到50年代初。
 
  同盟國贏得戰爭勝利,一部分西烏克蘭人隨德軍西撤,二戰時被派遣到西歐的烏克蘭工人拒絕回國。反攻回來的蘇聯施加了報復,一是大監禁大處決,二是對十五個協助過德軍的少數民族執行“全民流放”,對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實行“部分流放”(主要是政治、文化精英等民族主義者),其中烏克蘭被流放20萬民族主義者,克里米亞韃靼人近19萬被全族流放。據赫魯曉夫回憶,斯大林曾動過“烏克蘭全族流放”的念頭,無奈因有3千萬人口,全族流放難度過大,遂作罷。

  這裡我們By the way,從前述各族的演義不難看出,前現代民族關係——非指時間的劃分,而指一種精神氣質和道德水準(當代世界不少地區還停留在這種狀態);強強之間,強弱之間,弱弱之間,皆處於一種弱肉強食,道德雙低的狀態,強時恃強凌弱,弱者變強或弱者欺負更弱者,同樣凶殘暴虐。指責別人易,自我反省難。

  二戰結局使得烏克蘭西部邊界西擴,80萬波蘭人西遷回國,50餘萬烏裔東遷回到烏克蘭,蒙古西征700年後,西烏克蘭首次牢牢地與東烏克蘭和俄羅斯粘在了一起,而完成這一“歷史性統一”的,卻是烏克蘭民族主義的大敵斯大林。

  兩次大戰中,烏克蘭獨立建國的夢想閃現卻很快破滅,烏克蘭人真正擁有自己國家,還得耐心等待!

  作者:段宇宏 2014年03月06日 11:27  題:烏克蘭身上的歷史死結(三) 來源:百度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