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回望一戰百年 1914年的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0:41:14  


 
  與當下的世界格局最大的不同是,1914年,除美國外,世界上幾乎所有強國都集中於歐洲。從工業產量來看,德國已超過英國,上升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英、俄和法國依次占據三至五位,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則排到了六至七位。如果考慮到美國在一戰前的“軍事侏儒”地位,可以說,當時世界上所有軍事強國都集中於歐洲,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戰不僅是一場“歐戰”,更是“世界大戰”。

  協約國與同盟國兩大集團間的主要矛盾無非是三個。第一是俄國與奧匈帝國關於巴爾幹半島的爭奪;第二是法德矛盾,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後,一直抱有“收複失地”的宏大理想,也就是都德在《最後一課》中提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德國相應地自然也在時刻準備著應付法國的復仇,但法國最大的尷尬在於,與德國的實力差距在普法戰爭後越拉越大,到一戰前已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如果單獨復仇只能自取其辱,所以必須拉上英國和俄國才有勝利的機會。

  最具決定性的矛盾是英德矛盾。當下有很多人,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喜歡將2014年的日中關係比附為1914年戰前的英德關係,但此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一戰前的英德是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帝國,英德矛盾也是當時國際關係中的決定性矛盾,顯然今日中日的國際地位並非如此,雙方關係的重要性對於世界而言更遠非“決定性”。

  一戰前,德國雖然在工業總量上已略超過英國,發展勢頭也更為威猛,但從總體經濟實力上,特別是在貿易、金融、對外投資和殖民地經濟上,德國與英國之間尚有不小的差距。從軍事力量上來看,德國當時無疑是世界第一陸軍強國,但從海軍實力上,英國仍然是無可置疑的世界第一海軍強國。

  依照英國的傳統國策,英國不僅無力更無心和德國爭奪歐洲大陸的“陸權”,雙方在此並無原則性矛盾。問題是,德國竟然在二十世紀初啟動了大規模擴充海軍的計劃,這顯然突破了英國的底線。英國人一貫的海軍戰略執行的是所謂的“雙強標準”,即噸位數要大於另外兩強的總和,而德國竟然想挑戰它們演戲了數百年的海洋霸權。

  於是,雙方展開了一戰前最為波瀾壯闊的“海軍競賽”。德國最愚蠢之處在於,作為一個陸權國家,在維持一只龐大的陸軍之餘,事實上根本沒有財力與英國進行軍備競賽,表面的大張旗鼓背後,德國海軍的噸位數其實從未超過英國的一半。

  有一種說法是,正是英德之間的軍備競賽最後引發了一戰,但反面意見認為,軍備競賽與戰爭並無直接關係,二戰後美蘇間的軍備競賽最後停留在冷戰層面,蘇聯直接被拖垮;二戰時希特勒大肆擴張軍備,英法沒有跟上,反而助長了納粹的戰爭野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