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國家與資本主義:中國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4-09-02 09:56:53  


 
工業化深入中國各地

  考慮到要盡快實現現代化,考慮到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情勢,毛澤東的這些策略也不難理解。當時的市場並不發達,很難依靠市場的力量來發展經濟。國內民間資本軟弱無力,很難依靠它們來進行現代化建設。對外殖民地更不可能,因為中國革命本身是反殖民地主義的(即毛澤東所說的“半殖民”),殖民地主義沒有任何意識形態上的合法性。這樣,通過國家的力量,用政治動員替代資本、用犧牲農民利益等形式的內部殖民地替代外部殖民地,成為毛澤東式工業化的有效手段。

  不僅如此,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化深入全國各地。無論是發達西方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工業都集中在幾個領域和幾個地區。儘管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工業也相當集中在沿海和東北等地區,但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中國的工業分布是相當擴散的。這尤其體現在“三線建設”上。“三線建設”主要是因為國防的因素,但在客觀上促成了工業、也因此是交通等基礎設施延伸到內地。

  國家動員方式也發生在農村。農村的土地改革、集體化和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等,都體現了國家的動員能力。在任何社會,農村的地主階層總是近現代資本主義的強大阻力。中國通過土改消滅了地主階層,使得日後資本主義在農村面臨毫無阻力的局面。儘管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但“集體”是虛無的,土地實際上掌握在農村權力者的手上。當這些權力者本身接受資本的時候,農民個體沒有任何力量抵制資本的侵入。

  毛澤東在意識形態上的作為,也在日後產生了剛好相反的結果。意識形態革命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達到了頂峰。毛澤東的意識形態非常複雜,最主要的是“階級鬥爭”的引入。在歐洲,階級鬥爭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產物。馬克思所提出的階級是經濟意義上的。中國傳統社會並沒有階級的概念。但在階級概念引入之後,傳統社會群體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徹底摧毀。在文革期間,甚至連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關係都被破壞。到文革結束,官方所持的意識形態,實際上已經很難對人發生作用,沒有人相信官方意識形態,中國面臨意識形態領域的真空。於是,改革開放一開始,隨著資本的引入,人們很快就轉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貨幣。誠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把所有社會關係貨幣化,這一點在當代中國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毛澤東通過重構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建制,對中國人力資源的動員,與傳統的文化和教育建制培養精英的目標相反。他所建構的文化和教育建制基本上是反精英的,今天被稱為“反智主義”。另一方面,毛澤東首次在中國確立了大眾教育制度,把數千年的精英教育轉變成為平民教育。在其統治時期,幾乎每一個村都有一所小學。毛澤東對婦女也徹底解放。在毛澤東時期,幾乎每一個婦女都是勞動者。中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是世界上少數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