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論壇:台灣專家詳論習近平思想

http://www.CRNTT.com   2017-05-02 00:08:56  


 
  在中國大陸及國際社會,不論是講一中原則,或兩岸同屬一中,或“九二共識”,講的都是兩岸同屬一個領土與主權從未分裂的國家。但在台灣,儘管1990年代初期台灣當局即承認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94年《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指出“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與血緣上的中國”,而完全不提一個中國也是根據兩岸現行法律及國際法實存的中國。再加上馬英九當政八年每提及“九二共識”時總不忘加上“一中各表”,這使一中在各表後被淡化、虛化、抽象化了,也就是說台灣民眾很難從兩岸同屬一中的論述,認識到兩岸其實根本屬於同一個國家,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的內部關係。我相信習總書記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特別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

  誠如習總書記所言,“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的立場不可能有絲毫模糊和鬆動”。我以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論述除可表明中國的主權與領土從未分裂,它也是檢驗台灣朝野政黨是否真的支持“九二共識”,是否真的反對“台獨”的最直接最有效標準。我進而認為,大陸當局繼續強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至少會產生三個作用。第一是可以排除兩岸關係受到外部因素不當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對於統一的干擾;第二是增進台灣民眾對於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及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第三是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的關鍵在於不承認一國,而非對兩制有意見,加強對一國的認同,可為“一國兩制”創造有利條件。

  我瞭解提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必然會引起國家稱號的爭議,不過,國名與“中華民國”定位本來就屬於兩岸之間必須解決的政治分歧,兩岸雙方可以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平等協商得到合情合理的安排,但反對及遏止“台獨”是當前的首要工作,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可以達此目的。

  其次,習總書記對兩岸關係的經濟基礎有不少新的論述,我把他們歸納為兩個部分。第一是他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大陸的發展進步;第二是兩岸經濟要融合發展,要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要讓兩岸同胞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這兩者顯示(1)他充分瞭解兩岸關係的物質基礎在於經濟;(2)他對國家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將持續增長充滿信心。

  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中,兩岸經貿密切交流合作,兩岸兩會也簽署了ECFA等23項協議,但基層民眾的參與度跟獲益面始終不足,所以未產生強烈的融合感,今後應加強兩岸基層民眾、中小微企業、各地農漁民的交流合作。另外,協助台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不僅是展現兩岸一家親的應有之舉,也將使兩岸關係從量變走向質變。大陸除已推出便民的卡式台胞證、設立台生獎學金及青年創業基地等優惠措施,現更積極規劃讓台胞在大陸能夠享受類似居民待遇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我認為更具體的是讓台灣企業及青年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海西經濟發展區等。我相信,假以時日,這些惠民便民的措施,會產生量變至質變的功效,也就是說,兩岸經濟融合的程度將決定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