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轉變發展方式是應對危機根本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09-06-16 10:48:17  


轉變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舉措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由於中央財政投資在帶動銀行貸款、帶動社會投資、帶動居民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但是,形勢依然嚴峻。近年來,中國出口總額已接近國內市場消費品零售總額。在這種情況下,出口由前幾年的年均增長20%左右轉為大幅下降,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造成了很大困難。預計年內發達國家經濟難以複蘇,中國全年出口將下降5%—10%。因此,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除了穩定出口,關鍵還在於擴大內需的力度能否彌補出口下降的影響。

  人民日報發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文章表示,擴大內需政策能否在近期和長遠都發揮作用,財力支持和政策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則取決於能否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就是說,只有擴大內需政策在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真正實現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不僅在今年而且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保持下去。

           調整需求結構,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文章稱,轉變發展方式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舉措。轉變發展方式中的第一個轉變,就是調整需求結構,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這是針對中國經濟結構中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比例嚴重失衡的局面提出來的。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實現這一轉變具有很強的緊迫性。

  居民消費率過低、投資率過高,是中國經濟重大比例關系不協調的突出表現。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率為35.4%,與歷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相比,下降近17個百分點;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30個百分點左右。與低消費率相對應,2003年—2007年,投資率年均達到42.4%,是歷史上最高的時期。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等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出現了生產能力過剩的局面。如果消費市場不能相應擴大,由此形成的無效投資和銀行呆壞賬必然增加,將直接影響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出口連年大幅增長帶來的貿易摩擦增加、順差擴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等,也影響著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的貢獻率偏低,大量生產能力閑置,已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