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台灣人講述真實的台灣(下)

http://www.CRNTT.com   2011-04-25 11:09:30  


台大日式校舍
成功大學文學院,原是日據時期的日軍陸軍步兵第二連隊司令部建築。創建於1912年,建築中間為希臘神廟三角山墻式門廊。
 


台灣50年日治遺跡

   文_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作家。)

  看《海角七號》的觀衆,或許會驚訝地發現一個陌生的台灣,那是日本文化浸淫下的台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給它刻上了無法抹去的印痕。

  如果你到台北,途經博愛特區,你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影子,位於博愛特區的“總統府”、台北賓館、台灣銀行、台北郵局與“司法院”等巴洛克風格的古跡,均為日本殖民政府所興建。

  由於這片區域屬於台灣的政治核心地帶,目前是台灣政治新聞頻發地區,凱達格蘭大道和中正紀念堂都是民衆抗議的最愛,在電視畫面中,這片區域曝光率極高,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代表著台灣的形象。

  而在這些建築中最為耀眼的當屬“總統府”,它採取的是“向北、向東”的坐向,這就有違中國傳統官舍坐北朝南的方位,這座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通過建築傳達出的是“北望日本”、“迎接旭日”的政治考量。

  滲透和激蕩

  因為甲午戰爭落敗,台灣在1895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了二次大戰結束,也就是在50年後的1945年,才終止了這段歷程。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對於“現代化”積極努力的追求,使這段時期的台灣城市與建築發展也留下了鮮明的色彩與印記。

  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時間點是1908年。當年,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全綫通車,宣告了台灣全面發展的啓動,城鎮間的距離大幅縮短,各種建築思潮及式樣的流傳更加快速,這個階段一直延續到1920年代的初期。

  其間受過西方建築專業知識訓練的日本技師大量來台,公共建築的發展達到日治時期的高峰,主要的建築風格是以仿西洋古典樣式為主軸,並將之大量建構在城市的公共建築上,這除了炫耀與暗示他們聯結了西方主導的現代性的進步表征外,還與統治者隱約想表現出來的威權性格相呼應,其中有著某種假借道統的意味。

  台灣建築史學者李乾朗在他的專著《台灣近代建築之風格》裡,將這時期所模仿的西洋風格,定位為“後期文藝複興巴洛克樣式”,並以出身於東京帝大的近藤十郎與森山鬆之助二人為代表建築師。他們的代表作品,依舊存在的有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台中州廳(今台中舊市政府)、公賣局、博物館(今省立博物館)、台北州廳(今“監察院”)、台南州廳(今台南市政府)。

  這樣的西洋古典風格,被以正典的方式呈現在大衆面前,對原本閩南式樣的民間建築也造成了影響。在這段期間裡,有許多著名廟宇均大事修建,譬如台北的保安宮、龍山寺、新竹城隍廟、鹿港天後宮與北港朝天宮,它們所顯現的繁複華麗的裝飾風格,似乎能與台灣同期的仿巴洛克式樣有著巧妙的呼應與激蕩。

  此外,由這批日本建築師引入的全新建築美學,也成功地滲入到台灣各地的城鎮與鄉村,其中以鄉紳地主的大宅邸與商業長條街屋最為明顯,譬如大甲的王順德宅與霧峰的林宅。這種結合外來與本地、西洋古典與閩南式樣的建築新風格,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台灣四處蔓延,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與風格。

  其中的霧峰林宅,以“萊園十景”著稱,是台灣舊式邸宅的典型代表,與台南吳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並稱“台灣四大名園”。在萊園建築中,最為特別的又數結合了傳統建築與日式洋風建築式樣的“頤圃”。“頤圃”結合傳統建築與日式洋風建築式樣,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日本黑瓦,展現出日式素雅清秀的風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