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胡適:為引導中國轉變而作準備的人

http://www.CRNTT.com   2011-12-17 11:36:27  


 
  他更適合

  在政府之外說話

  東方早報:那你怎麼評價胡適後來擔任駐美大使?很多人評價說他做得不太好,但他自己感覺好像也不是太差。

  羅志田:他當然感覺非常好,感覺不好的是他在那裡沒有多少實際權力,因為國民政府並不很信任他(或對他在實際外交上的貢獻沒多大的期望)。那時有一個級別比大使高很多的政府代表團在那裡,胡適並不能影響太多實際的外交,也就是多做些宣傳,改善中美雙方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在這方面,他是很成功的。

  從胡適做大使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有很書生的一面,有時卻又太現代,傳統的東西稍微少一點,或不太適合做官。因為正是國難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感覺有責任,無所謂出不出山,但他還要私下說兩句可惜了他的學術一類,可知他並不熱衷這類職務。蔣介石請他做大使,他大概推辭了一次就接受了,並等著任命。可是任命書總不下來,他急著想要有所表現,就問政府中人,不是讓我做大使嗎,怎麼任命書還不來?結果人家告訴他,委員長還等著你推辭第二次呀。那是斯文沒掃地的時代,官場規則是推辭兩次才接受任命,結果他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了。這固然是因為正處國難時期,但也說明胡適不熟悉官場的文化。

  東方早報:後來到了1948年前後,據說當時有一個說法,要請他出來做總統。

  羅志田:那次他(胡適)也動了心,但被傅斯年勸住了。傅斯年認為,像胡適和他這樣的人,都不應該進實際的政治機構,而是留在政府之外說話,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還大些。

  東方早報:胡適一輩子辦了很多政論刊物,從早年的《新青年》、《努力周報》到後來的《新月》、《獨立評論》等,一直到晚年的《自由中國》,他一直是公共輿論方面很重要的一個參與者。這方面相對他的政治實踐來說,是否比較成功?

  羅志田:他的政治實踐也不能算失敗,只是說他不見得適合。他做外交,自己認為是很成功的,因為他覺得需要讓人了解中國。他基本沒有參與太多實際的外交決策,談判也不多,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個文化方面的展示、溝通。不管是他本人,還是國民政府,一開始對他在實際的談判和決策方面都沒有寄予太多希望,其定位也是以宣傳為主的大使。那時中國需要一個比較了解外國、外國人也比較能接受的象徵,能夠把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立場和想法傳達給外國。在某種程度上,胡適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後來中國能成為四大國,如果別人都不了解你,那就很難說了。

  在公共輿論方面,他當然發揮了較大的影響。雖然一直在參與,但影響也逐漸沒有開始那麼大。這與外在時勢的變化相關,相對同時一些更激進或更通俗的刊物來說,他所辦刊物的受眾恐怕不很廣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