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紅學家:周汝昌每年要給曹雪芹過生日

http://www.CRNTT.com   2012-06-03 09:47:41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書法家。1918年4月14日生於天津鹹水沽鎮,1939年考取燕京大學西語系,1947年涉足於紅學研究,成為繼胡適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中評社北京6月3日訊/2012年5月31日凌晨1點59分,“紅樓痴儒”周汝昌辭世,終年95歲。就周汝昌的去世及其紅學影響,騰訊文化獨家專訪中國當代著名紅學家、周汝昌的“私淑弟子”梁歸智。

周汝昌紅學特色:強調感悟而非邏輯

  梁歸智稱自己是周汝昌先生的“私淑弟子”,私是指“私下”,淑的意思是“善”,這是對自己所敬仰而不能從學的前輩的自稱。 

  與周汝昌進行過多次學術探討的梁歸智出過一本專著《紅學泰鬥周汝昌傳》,他說,周汝昌紅學特色在於“中西文化結合的中華文化本位研究”。

  周汝昌曾就讀燕京大學,據他後來回憶,畢業時,他的論文英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著作《文賦》令中外教授舉座皆驚。老師破例請他吃飯,告知論文一字未改全票通過。

  多年來給周汝昌做助手並照顧其生活的小女兒周倫玲說,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父親應美國魯斯基金會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在他講演即告結束時,主席特許再延長20分鐘,要他續講;後來,周汝昌還用英語在北京給40多家外國駐華使館官員講解《紅樓夢》時,場面如磁鐵聚沙。

  梁歸智說:“研究者一般強調形式邏輯,悟性比較差,尤其是五.四之後,‘悟性’就被忽略失落,周汝昌則不同,文史哲打通,且中西文化並重融合。” 

周汝昌經歷坎坷卻飽有童真 每年給曹雪芹過生日

  梁歸智對騰訊文化記者說,周汝昌研究《紅樓夢》全身心投入,並不認為研究是一種“分析”,而是一種“賞會”,取其欣賞玩味之意。他傾力去了解《紅樓夢》中所提及的各種材料物件,自稱“痴人”、“解味道人”。

  “而我更願意稱他為‘赤子’,周先生一生經歷頗多,卻始終保有童真。” 

  文革期間,周汝昌遭受衝擊。1968年,作為“周揚文藝黑線上的活標本”,他被關進“牛棚”。1969年中秋那天,下放到湖北鹹寧“向陽湖幹校”。他的任務是看古湖邊上的一塊菜地。周汝昌後來回憶:“每天凌晨4點鐘起來,出屋,總是滿天的星鬥”。描述起來,滿眼童真。

  梁歸智說,周汝昌曾認真考證過曹雪芹誕卒,每年陰歷4月26日都要給曹雪芹過生,“連自己兒女的生日都不記得!”

  周老先生在今年陰歷4月11日去世,過幾天就是4月26日芒種,痴迷於紅樓及周汝昌紅學的紅迷們認為,這是一種神秘意味。

  “一介書生總性呆,也緣奇事見微懷。豈同春夢隨雲散,彩線金針綉得來。”又詩曰:“聰明靈秀切吾師,一卷《紅樓夢》觸百思。此是中華真命脈,神明文哲史兼詩。”周汝昌作的這兩首詩,道出了他一生與《紅樓夢》之緣。

周汝昌的講學進一步使《紅樓夢》長盛不衰

  2008年,年逾90的周汝昌又被請上央視《百家講壇》評點四大名著,他以獨特的眼光指陳《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不近人情之處;理出《西游記》與《紅樓夢》有多處相通。

  梁歸智認為周汝昌最大的貢獻在於,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商業時代,大部分人沒有時間閱讀,但紅樓夢的長盛不衰包含周汝昌的貢獻。“尤其《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在耄耋之年周汝昌還在《百家講壇》,用他富有魅力的語言講述紅樓夢,也使得中華文化得到普及。“87版紅樓夢電視劇的拍攝,這些都讓《紅樓夢》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和細胞中。”

  自謙不是書法家的周汝昌,年幼時醉心於歐楷筆法,20歲後又致力於唐人寫經,筆法被稱作“橫逸飛動、筆筆不苟、使轉敷暢、作草如真”的“周體法書”。

  後來,周汝昌曾這樣吐露他一生的學術追求:“我這一生是個大雜燴。我一生要做的有兩個大主題,一是把陸機的《文賦》翻譯成英文,這個完成了。但第二個卻半途而廢了,那就是把中華文學論藝術論的經典之作《文心雕龍》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證梳理。現在社會上看到的是範文瀾先生的注本,從‘表’到‘注’都過於簡單。可惜這項大主題,被這運動那運動、這任務那任務的給衝了,50篇中我都搞成了一半,可連同列的‘大表’,除其中一篇幸存發表外,其餘手稿都找不見了。唉,半途而廢呀!”

  所以,梁歸智說,與其評價周汝昌是一個紅學家,毋寧稱他為“中華文化學家”。周汝昌本身的詩詞歌賦、書法藝術都展現了深厚文化功底。

  “他強調研究感悟及本位研究,其特色鳳毛麟角,繼任者少有做到這點,甚至完全無法理解何為‘本位’。他的去世,是一種損失。”(騰訊文化訊 記者 陳書娣 2012年06月01日12:35)

丁東:周汝昌貢獻在普及古典文化

  2012年06月01日13:25騰訊文化陳書娣

  2012年5月31日凌晨1點59分,“紅樓痴儒”周汝昌辭世,終年95歲。就周汝昌的去世及其紅學影響,騰訊文化獨家專訪中國當代歷史學家、作家丁東。

周汝昌88歲生日和李銳一起過“米壽”

  周汝昌88歲生日是和毛澤東研究專家、作家李銳一起過的,辦了個小聚會,同慶者稱之為“米壽”,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

  來慶祝的著名當代史學家、作家丁東回憶說,遠遠看去,周汝昌喜笑顔開。這兩位老人,完全不同,一個做學術,一個研究政治,但熱心人將他們凑在一起。

周汝昌感於胡適提攜後輩

  作為周汝昌的讀者,丁東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懷念胡適的那篇《平生一面舊城東》,“周汝昌雖和胡適見面少,但胡適竟把自己珍藏的紅樓夢孤本借給他讀,”這點讓周汝昌很感動,認為胡適提攜後進,“學術為天下之公器”。

  1947年,周汝昌在敦敏詩集中發現了胡適那首《咏芹詩》,這一發現撰寫成文,並在《天津民國日報》副刊發表。看到文章的胡適之當即複信周汝昌,自此,胡、周書信往來切磋討論《紅樓夢》,成為現代紅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據周汝昌回憶,圍繞《紅樓夢》胡適先生曾給他7封書信,除1封遺失外,另外6封均已於前幾年公之於眾。

周汝昌貢獻在為大眾普及古典文化

  丁東說,周汝昌主要是研讀《脂硯齋》,找出線索,複原曹雪芹原意。當時他提出這個論調是很有意思的,紅樓夢是一種顯學,周汝昌自成一派取得成就,這一派的一些觀點有些人同意,有些人不同意,但無法忽略周汝昌的學派成就。

  所以,丁東認為,周汝昌的逝世當然是紅學界的損失,尤其是在他八九十歲的時候還能不斷出新作,在電視上講學,通過傳媒進行學術講座,為大眾普及紅樓夢的古典文化知識,這也是一種有益嘗試。

  “電視的受眾層面豐富,年齡階層也不同,周汝昌年歲那麼大還和年輕人對話,關注他們的反饋、興趣,客觀上來說,很不容易。”

  丁東談到自己讀《紅樓夢》很晚,到30多歲才對紅學感興趣,大部分紅迷都只是讀者,所以也是希望中國學術界出現有才華者,即使秉持不同意見,但讀者也可以像看高手論劍一樣觀看劍術,看他們如何展示自己的才華,這本身又和讀紅樓夢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