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承襲“汪辜會談” 超越“汪辜會談”

http://www.CRNTT.com   2013-04-29 08:48:38  


 
  不過也應看到,北京也在不斷調適進步中。在馬政府拒絕進行政治對話之時,創造了民間政治對話、智庫政治對話的方式,倡議紅藍綠甚至是紅綠對話,這是“民間包圍官方”的方法,大有當年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政治智慧。在維持強大言論壓力的基礎上,應可有更大的作為。對民進黨人登陸政策的調整,也是如此。從要求放棄“台獨黨綱”,一路進行寬容性的調適,直到現在的民進黨員只要願意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歡迎登陸參訪,就是實事求是的做法,而且也有利於對擔心被民進黨奪走兩岸政策旗幟的馬政府,起到“倒逼”作用。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在兩會互設辦事處的議題上,北京同意海基會提出的兩岸各官方部門工作人員分別以海基會、海協職員的身份進駐辦事處,也是一大進步。其實,這種方式可以為兩岸行政主管部門的官員,就地秘密接觸進行某些行政事務的協商,以解決海峽兩會模式不能解決的實務性問題,提供方便。這應可發揮以“切香腸”方式,促使量變轉為質變,為政治談判創造條件的作用。對於未來統一方式,也有了調適,從非“一國兩制”不可,到可以思考其他更為適合的方式。實際上,台灣方面認為“一國兩制”是中央與地方關係,不符其“對等地位”的訴求。

  其實,“汪辜會談”就已經超越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實質承認兩岸處於對等地位。這都為新世紀的兩岸和平發展,提出了可供思考的方向。目前,兩會會談遇到了瓶頸,在經濟範疇基本談完之後,北京積極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但倘真的有此機會,僅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的大陸海協和台灣海基會,能否承載得起?是否需要創造一個新的模式,或是分別對兩會提供更高的授權,使之具有官方性、政治性的功能,以利於進行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談判?因此,在紀念“汪辜會談”二十週年之後,就應跨越“汪辜會談”,為推動兩岸協商向更高層次發展預作籌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