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透視宏觀經濟下城鎮化與城市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6-13 08:38:55  


 
  (三)豐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產品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嚴重失衡是中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出問題。中共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工作。因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一。狹義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指最能體現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共服務,僅僅涵蓋基礎教育、公共醫療和社會保障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廣義的基本公共服務既包括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公共文化等基本民生性服務和公共事業性服務,還包括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基礎服務和公共安全性服務。

  新型城鎮化的生長點、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必須是可持續和制度化,其著力點就是豐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和產品。要改變以往自然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農村地區聚落方式,重構和優化城鄉空間聚落形態,形成以中心城市、縣城、重點建制鎮、一般鎮和中心村為核心的城鄉居民點聚落體系。還要改變以城市為主、為重的公共服務布局模式,形成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制度機制,形成以小城鎮為核心的農村地區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圈。更要改變鄉村地區以農事為主的社會管理模式,探索新型城鄉社區的市民社會管理方式,形成依托小城鎮和新社區的城鄉統一協調的社會管理體制。

  (四)以恢復農民的“國民待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民享受不到與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國民待遇。在經濟上,農業人口和城市人口在稅賦、就業等方面所享有的待遇不同。而這種不同在政治上也有所表現,如選舉人大代表以及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機會等。在社會上,農村人口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城市人口所享有的待遇也不一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就必須提高農民待遇,使之盡快融入社會、融入城市。同時,尊重農民的遷徙自由權和平等身份權。嚴格保護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生產自主權。

  人的城鎮化關鍵是人的素質提升。其路徑是盡快建構“教育化+城市化”的提升國民素質的社會發展框架。中國人口多和質量差的確不是好事,但如果能夠通過若幹制度保障和技術創新路徑,優化人口結構和提升人口素質,壞事情則會變成好事情,人口劣勢則會變成人口優勢,人口大國則會變成人口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毫無疑問,提升人口素質的一個重要通道就是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等)。

  (五)規劃引領特色產業支撐企業唱主角

  目前在廣大的農村遍地開花的五小工業,在改革早期是有貢獻地,然而也為後續發展帶來無數的麻煩。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內涵之一,就是要整合重組向集約高效精美產業園集中,在合理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將特色的個性化精致產業形成不可或缺承載基地,形成一個個既能夠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又能真正創造財富的精美小城鎮。這方面浙江義烏形成獨特產業優勢的小城鎮給我們很好的示範,其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良性的循環。在這些地區現代化的過程中,正在不斷地吸納當地乃至其他地區的農民。

  當然,城鎮化的過程中會出現土地等自然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問題,會出現城鎮規模較小而公共設施配套成本過高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產業定位不清晰而導致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只要政府積極引導,前期規劃得當,後期管理有力,這些問題會得到克服。在一些發達地區,城鎮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現代民主實踐,由農民通過直接選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市政府和市議會,由農民自己真正來管理自己的城市,讓農民自己對自己的財富負責。

  根據能量守衡定律和生態學的基本理念,將國家城市化發育與資源環境基礎開發納入到“人地關係”協調機理的大系統框架中來。將國家和地區城市體系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人類生態系統,以此探討這一系統的生存與發育過程的物質能量守衡和交換狀態,以及實現這種守衡和交換的資源環境保障基礎和有效空間組織。只要恰當地處理城市化速度、城市總人口規模、功能和空間結構變化與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兩者之間的協調性,以此確定城市、特別是城市集聚地區資源供應保障、社會利益再分配(城市與鄉村的供水、供電與土地資源等等)、資源開發重大設施(跨流域輸水和優質能源長距離輸送)的空間組織與環境風險以及社會安全的根本問題。

  只要按照城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正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前進的方向與路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