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北京專家:台灣政黨惡鬥影響兩岸關係 | |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00:44:00 |
一般所謂“中間選民”概念往往不太注重意識形態及其它認同差異基礎上形成的區隔對政黨政策訴求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認為意識形態的爭論並不是政黨政治互動模式中的主要內容,而是認為政黨相互區隔的主要訴求集中於經濟和社會領域,也就是對抗不激烈的領域。但是現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特定議題的意識形態化發展使得社會出現分歧與對峙的可能性極大。而一旦出現比較深的社會分歧,則會出現雙峰或多峰對峙的民意結構,從而使政黨向中間靠攏的衝動減弱。非常不幸地是,台灣的社會分歧一直非常明顯,而且似乎在短期內並沒有可以消弭的跡象。族群分歧、統“獨”分歧、“威權-民主”分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成為影響社會意識的主要內容,而且這些分歧經過政黨動員的極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既深且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消除。 可以看出,一旦分析的視角突破了經濟或者政治的單一議題,“中間”所涉及的場域就會驟然增大,無論是經濟議題還是意識形態議題,均有“中間”的問題,顯然各個政黨同時在這兩個方向上向中間靠攏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這裡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一是經濟議題上趨同,但是意識形態議題卻對立與對抗,或者是意識形態趨同,但是在經濟議題上卻出現了分裂與對抗,此外還有經濟議題和意識形態議題均出現分裂或者是均出現趨同的情況。顯然,“中間”所涉及的場域增加,可能出現的選項就會呈指數式增長。台灣政黨在經濟訴求上的趨同以及在兩岸議題上的差異,已經顯示台灣政黨政治中經濟議題與統“獨”議題背離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關鍵在於政黨利用不同的政治訴求進行政治動員時取得的實際效果,能夠取得最大效果的議題組合顯然就是政黨的最佳選項,因為對於有影響力的較大政黨來說,他們從來不會為議題而議題,而是為了執政而主動進行議題設置。 政黨互動中的學習與調適 政黨的學習及調適是政黨互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政黨政治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所謂的政黨學習能力系指某一政黨對同一系統中其他政黨行之有效的動員方式和行為模式進行深入反思,並以此為依據改變自己的行為和論述以增強對選民吸引力的活動。在競爭性選舉中政黨之間相互學習和影響的情況非常普遍,台灣社會的兩個主要政黨就是如此。國民黨提名方式的調整從過程到結果上看都是參考了民進黨的經驗,而民進黨對基層經營的加強也在一定程度上取自國民黨的經驗。如果仔細比較起來會發現台灣的兩個政黨在政黨運作模式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均有從對方學習經驗以改造自己的政黨體質以增加政黨生存能力的情形。政黨的學習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自身行為模式調適的能力是政黨能否維持並不斷擴大生存空間的關鍵,學習與行為調整是政黨互動中政黨在遭受外部壓力時的自然反應,反映出政黨對環境適應的基本能力。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