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北京專家:台灣政黨惡鬥影響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00:44:00  


 
  海峽兩岸三個主要政黨通過互動事實上形成了複雜的競合關係,議題主導權成為這種競合關係的核心。顯然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展開與共產黨互動時均著眼於其內部需求。國民黨採取的是一種“去政治化”的兩岸交流與合作政策,最起碼不想讓兩岸政治分歧干擾兩岸經濟事務,在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的基礎上,國民黨力圖建構出穩定兩岸和促進台灣經濟繁榮的民意支持基礎。民進黨則採取與國民黨不同的路徑展開兩岸政黨互動,從其基本的政治訴求來看,將兩岸維持在低度緊張的狀態對其政治動員是最為有利的,兩岸關係的“去政治化”是民進黨尤其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毫無疑問,國共兩黨展開的交流與合作使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已經喪失了議題主導權,兩岸互動中日益邊緣化的趨勢也益發明顯。此種情形已經對民進黨形成了強大的壓力,並使國民黨在島內政黨互動中佔據更多的主動權。所以在2014年民進黨不惜以“太陽花學運”這樣激烈的街頭運動來阻遏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勢頭,就是要搶回兩岸關係中的一部分議題主導權。

     結語

  島內藍綠惡鬥是台灣政黨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政黨互動的重要內容,這一情形未來是否有緩解的希望?看來答案並不令人樂觀。對於政黨來說爭取執政和資源的分配權才是永遠不變的基本訴求。所以只要條件許可,政黨均會用最為廉價的辦法達到擴張自己的目的。因此政黨本身具有推動社會整合和分裂的雙重面向。社會整合面向主要是通過政黨對社會利益訴求進行綜合,再借助由政黨之間競爭與合作所組成的責任政府將綜合起來的社會利益訴求以政策輸出的形式來滿足社會期待;而社會分裂面向則主要是以政黨區隔的建構和極化呈現出來。由此可以看出,政黨政治的社會整合和分裂面向與政黨政治自身的能力和狀態有密切聯繫。④至於哪一種面向最終會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主要取決於政黨的能力以及對利益最大化的判斷。如果分裂社會的手法能夠擴張政治版圖,那麼利益整合的面向則會被壓縮到角落。長期以來台灣政黨互動中已經形成了區隔重於融合的傳統,而且社會分歧的分佈狀態也支持雙峰對峙的政黨政治格局。所以台灣社會的政黨區隔作為一種動員邊界會長期存在,所謂的“社會融合”也往往是為強化這種區隔服務的,例如民進黨所鼓吹的“台灣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是要求台灣民眾統一思想對抗大陸,當然這其中也隱含著要求國民黨在政治訴求方面全面向民進黨靠攏的預設。

  故而可以說,在目前的政治情勢及兩岸關係情勢下,除非兩岸關係或者台灣政黨政治有重大的結構性改變,否則這種重區隔、輕融合的政黨政治生態短期內不可能消除,政黨惡鬥也會持續下去。

  註釋

  ①張華:《台灣地區中間選民投票行為分析》,《台灣研究集刊》,2010年6期(總第112期)。

  ②石之瑜:《台灣是M型選民結構嗎?》,(台灣)《中國時報》,2007年1月11日。

  ③付傑:《試析美國兩大政黨處理與政治生態關係的經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1期。

  ④葉麒麟:《社會整合、政黨政治與民主鞏固-基於制度可實施性的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1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