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形象工程為何適得其反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09:55:25  


 
  其次,GDP主義也一直主導著國家形象工程,已經成為衡量國家形象工程是否成功的標準。對GDP主義者來說,質量不重要,重要的是數量。結果,第一,國家形象工程要多。每一屆領導要做,各個部門要做,各級政府也要做。第二,數量擴張也表現在每一個具體的項目上。對孔子學院來說,是學習漢語的人數和各種項目的數目;對海外宣傳來說,是文字和篇數的數量(撰寫、發表、轉摘等);對文化走出去來說,是演出的數量,等等。

  再次,中國機構不協調。國家形象工程幾乎已經成為全社會工程,不知道有多少部門和機構在做。在眾多的部門和機構中,沒有一個有權力的機構來協調。結果,大家都互相競爭、內鬥,誰都不去重視質量,而從事誰都可以做的、低層次的、毫無附加值的東西。數字一大堆,就是毫無質量。再者,無論是國家形象的塑造還是國家形象的“走出去”,都要求具有充分的海外知識。但那些懂得外部事務的部門和機構沒有權力,不懂的卻權力大得驚人,這就造成了“外行領導內行”的局面,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國家形象工程迫切需要一個有權力的協調機構。

  從更深層次看,這種現象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中國仍然沒有走出近代以來接二連三被列強打敗的“國恥”感。中國從前受其他國家欺負,現在崛起了,這些國家不能接受中國的崛起。包括一些領導在內的很多國民不能超越“國恥”感,國家因此不能體現出大國的容量和氣度。海外什麼樣的對華反應,只要不是正面的,都要回應和反擊。這就導致了一種局面:越反應和反擊,雙方的衝突就越嚴重;衝突越多,國家形象就越不好。美國是大國,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罵美國,但美國從來就不回應。做大國就是要被挨罵的,中國的國民顯然還沒有這種心態。

  中國剛剛崛起,在學做大國,很多不想要的事情的發生,也具有必然性。任何大國在其走向大國過程中,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情。學做大國需要交很多學費。但是,對中國來說,要盡量少交學費,尤其是要避免交了學費還導向反面效果的情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