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現場:學者析台當局“去中國化”惡果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4:57  


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華文化復興在理黨主席梁筱娟說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中國地大物博、源遠流長,在中國不同的地域都可以見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展現,體現出多元多樣的民族特色。而中華民族在歷史的精鍊下,數千年的發展當中,歷經過多次的文化交融、整合與互動,才能夠逐漸萃取出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中華民族傳統。因此,“文化多元”已是現代中華民族的最佳寫照,並表現在今日諸如在音樂文化、影音娛樂、體育活動、學術分享等中華民族文化之精神在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當中展露無遺。
  
  “回想過往的足跡,兩岸在軍事對立40餘年,政府大幅開放兩岸互訪活動之後,兩岸交流活動立即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梁筱娟說,自1988年台灣政府陸續頒布“兩岸交流作業要點”起算,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已有20個年頭,雖然早期交流活動因台灣原住民人數較少而交流活動並未受到高度重視,但自2008年海基會、海協會共同努力,兩岸雙方協商並建立三通後,台灣行政院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也在2011年開始推動籌辦各項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並分別以“學術研究”、“文創產業”與“進修活動”三大主題為逐步開展兩岸少數民族交流事務,過程中無論是兩岸政府、民間均發揮非常重大的貢獻。
  
  中國社科院民族所原書記張昌東談到,眾所周知,中國自秦漢以來就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的自然災害和部族之間的戰亂,一些民族消亡了,一些民族萎縮了,一些民族在與其他民族的長期交流交往中被融合了,一些民族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繁衍壯大,逐漸形成了當代中國大陸地區56個民族和諧共存的格局。由於各民族長期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繁衍生息,逐漸在其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礎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樣,由於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從來沒有間斷,各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吸收也從來沒有間斷,最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統一共性也有獨特個性的關係。台灣地區自古以來就與中國大陸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居住台灣地區的各族人民,絕大多數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從大陸地區遷徙過去的,因此,台灣地區各民族文化與大陸地區各民族文化具有同宗同源的關係。

  張昌東表示,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進程,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要特征。全球化的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價值觀、民主和人權等領域。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全球化已經席捲整個大陸地區,包括處在偏遠地區和發展相對滯後的少數民族地區也概莫能外。由於台灣地區的特殊性,更加早於大陸地區經受了全球化的衝擊和影響。全球化對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衝擊和影響涉及到各個層面。

  張昌東說,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一項與各民族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業,只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傳承,才能使口傳心授的文化符號和特殊技藝,使民族文化的根基和民族精神的載體成為人類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加強我國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研究和開發利用,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認同,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