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美台海政策的調整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9-10-27 00:02:00  


 
  所謂針對性,是指針鋒相對與中國大陸對著幹,凡是大陸支持的,他就反對;凡是大陸反對的,他就支持。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台以後,頑固堅持“親美抗中“的路線,大肆推行“台獨”分裂主張,兩岸關係對抗性明顯增強。針對這種情況大陸對蔡英文當局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政治上中斷兩岸官方交流,軍事上採取了繞島巡航、軍事演習等系列施壓措施,外交和國際空間方面打掉台灣當局5個“邦交國”,停止台灣以“觀察員”名義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要求44家國際民用航空公司對“台灣”作出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的更名,經濟和民間交往方面壓縮大陸赴台旅遊人數,等等。這些措施沉重打擊了蔡英文當局的囂張氣焰,使蔡英文當局“維持現狀”的承諾根本無法兌現,引起了島內民眾對蔡英文當局的不滿。對此美國一概不接受。美國認為,蔡英文雖沒有承認“九二共識”(美國歷來不關心兩岸共識的內容),但也沒有像陳水扁那樣搞“台獨”分裂活動,而是努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美國進一步認為,是中國大陸在改變台海現狀,脅迫台灣接受他們不情願接受的政治條件,美國要求大陸無條件與台灣“民選”當局進行對話。對於大陸採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國都強烈反對。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很多就是以對抗大陸反制蔡英文當局措施為名提出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或者說,在大陸與蔡英文當局的鬥爭中,美國明確站在蔡英文當局一邊。

  所謂基礎性、結構性特徵,是指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很多並非就事論事,而是“政治交往與軍事合作同時提升、立法推進與個案推進齊頭並進”,大有突破美國歷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框架的趨勢。

  其實美國國內確有一部分人認為“一個中國政策”束縛手腳,已經過時。比如,2017年11月,“2049專案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就宣稱,美國的兩岸政策已過時,應進行某種重估,唯一實質性的就是“與台海兩岸都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一些親台議員走得更極端,在國會聽證中直接稱台灣為“國家”。

  對於美國台海政策的調整是否突破“一個中國政策”框架,美國人有不同的認知。比如特朗普政府現任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就認為,美台高層互訪、“美艦泊台”等做法符合《與台灣關係法》,不違背美國自己定義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相當多的人都是這樣理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關鍵是對《與台灣關係法》的理解問題。中美建交以後,美國片面制定《與台灣關係法》,美國一直把“一法三公報”建立的政策框架稱為“一個中國政策”框架。其實,如果認真讀一下《與台灣關係法》,就會發現這個法性質非常惡劣。它不僅規定了對台灣提供安全保證,還有大量涉及所謂自由民主與人權以及在國家社會如何維護台灣權利等問題。從本質上說,該法是把台灣作為一個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來看待,實質是繼續堅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政策,這就否定了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比如該法規定的宗旨是“維持美國人民同台灣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和其他關係”。同中美建交公報相比,“其他非官方關係”中的“非官方”一詞被刪除。所有這些,都為今天美國調整台海政策埋下了伏筆。

  對於《與台灣關係法》的性質危害,當時中國政府並非沒有意識到,也不是沒有進行鬥爭,相反,我們進行了堅決鬥爭。當時領導這場鬥爭的鄧小平甚至在內部指示,要認真做好中美關係倒退的準備。在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下,美國政府以照會形式正式回復:“美國政府將遵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的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各項諒解,國會最後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並不是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符合政府的意願,但它為總統提供了充分的酌情處理的權力,使總統得以完全按照符合正常化的方式來執行這項法律。”美方的這個解釋當然是一種狡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