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論壇:國際政經環境與台灣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7-11 00:06:19  


 
  所以對於強權,我們會發覺,台灣對於強權的認知夠不夠?瞭解不夠的話,判斷就容易有失誤,包括政策選擇在內。可是要怎麼樣去認知呢?總不能全部上網查,你一定要有直接的戰略情蒐,通俗的講叫做溝通交流。若不瞭解就容易判斷錯誤,完全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我們現在已經很擔心研究中國大陸問題的研究生,兩年半畢業,問題是疫情三年,他們的碩士論文完全沒有田野調查,完全不認識任何一個中國大陸的人,也沒有大陸的朋友,所有資料都是老師、書本或網路上的,所寫出來的中國大陸的,不管是哪一種政策分析,到底扎實在哪裡,今天我們在座的人是因為我們都有跑大陸的經驗,所以可以根據直接的一手的資訊,或調查研究所獲得的資訊,去做分析跟判斷,而年輕世代未必有。

  我很討厭講什麼“親美和中”,台灣從蔣中正到如今,我們如果沒有美國的戰略杠桿,老早就掛了,這是事實,誰當“總統”都一樣,你敢不接美國電話?就這麼簡單。所以不需要去指責別人親不親美。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跟另外一個強權,能夠對他有更好的認知,從而獲得保存台灣最佳利益的判斷。換一句話說就是“國家安全”智囊,必須要有接觸面,不然的話就容易判斷錯誤。

  如果我們通通堅壁清野築高牆,然後斷絕溝通,然後弱化瞭解,這對彼此之間的利益,到底好不好?美國也發生同樣的問題,美國因為擔心“國安”,所以很多富於與中國大陸交往經驗的人,反而變成了安全單位比較在意的人士,或者是知識分子想要做比較持平的判斷,或者是分析的時候,導致了他自己在工作上政治上受到干擾。在台灣的現象更明顯,我衹要是在YouTube直播,罵我舔美派的人多了,小粉紅全來了。所以我倒不擔心我們現在,我比較擔心的是正常世代交替以後的下一批決策者身邊的顧問群中,對於對手到底瞭解多少,不要講大陸,美國也一樣。

  我一直講,對兩強,台灣都要去周旋。我們今天跟美國談TIFA多難,我第一次聽到TIFA是33歲的時候,在駐美代表處,因為政治組負責國際組織,所以一定會碰到這種經貿談判。我第一次見到蔡英文,就是當時“國安會”諮詢委員蔡英文在跟美國談,GATT+ WTO的那個時候,但“外交部”說雖然是由“經濟部”主導,“外交部”自己也要派員瞭解,就把我派去坐在台灣這一方擔任記錄。我們情緒上面其實不需要理性的選擇,站在更自由民主一邊,全台灣絕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想法,因為它跟我們的理念、思想、生活方式都很接近,可是並不代表他們很好對付,也都是周旋,而且很難談。對台軍售,我們幾乎是賣方市場,不好交涉,我們要的東西別人不給,我們買一個長矛,他鋸掉30%然後賣給你,因為美國怕長矛會戳到大陸,所以它鋸掉30%讓你可以揮,但是怎麼揮都刺不到對岸,或者是其他的考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