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統一模式選擇及內在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4-07-28 00:02:12  


 
  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以我為主建構國家統一模式。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但台灣問題的解決受到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美國自二戰結束時起一直宣稱自己在台灣有重大戰略利益,而且一直把台灣當作牽制中國的重要棋子。冷戰結束之後,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台灣又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重要工具。近年來隨著中美競爭的加劇,美國加大了支持“台獨”分裂勢力的力度。不過與二戰以後其他國家統一模式相比,中國的國家統一具有兩個方面的不同特徵:一是中國是在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的語境下推進國家統一進程,中國政府在處理兩岸事務上保持高度戰略自主性,可以隨中美關係格局變化調整國家統一政策;二是台灣問題在中美各自的戰略利益譜系中具有不對稱性。國家統一對中國而言是核心利益,對美國而言台灣的價值則隨著中美關係格局變化而發生變化。外交政策的獨立自主性決定了中國國家統一模式選擇的自主性,可以在實現國家統一與國家發展戰略動態平衡的基礎上,推動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結合,實現中華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⑩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係指根據國家與民族利益制定國家統一路線並付諸實施的自主性與能力,是戰略層面駕馭兩岸關係走向的能力。自1949年以來,雖然海峽兩岸雙方各自對內行使管理權,彼此間一直對立甚至敵對,也都曾經甚至迄今都否定對方,⑪但從法理上說,兩岸政治定位簡單而清晰: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中國的主權與領土自1949年以後沒有分割,也不容分割。對台灣當局和島內絕大部分政治人物來說,對兩岸政治定位的扭曲性認知不過是政治利益算計的外化表達而已。民進黨以反國民黨起家,長期把“台獨”當作“神主牌”,有推動“台獨”路線的強烈衝動,2024年賴清德上台之後,“倚美謀獨”的態度更加明確;國民黨則喪失兩岸論述主導權,在泛綠所謂“主體性”論述壓力之下對“統一”陣地已形同棄守。此外,台灣當局對美國依賴甚深,兩岸政策較少自主性。因此台灣政治人物對國家統一或堅決拒止,或首鼠兩端,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自然是波譎雲詭,陰晴不定。因此遏制“台獨”冒進,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融合發展的勢頭,持續提升兩岸人民福祉,保證兩岸關係向國家統一的方向發展,是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的核心內容,也是推動國家統一事業不斷推進的重要保證。

  增加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參與度,以發展為中介橋接兩岸社會,不斷擴大“兩岸間社會”的規模,構築兩岸新聯結。這裡的“兩岸間社會”主要指涉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參與中國式現代化而形成的兩岸聯結,並非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兩岸間社會鑲嵌於兩岸社會,以參與兩岸共同發展的形式不斷擴大兩岸聯結的規模,改變了兩岸互動的基本結構。從廣義上說,自兩岸開始交流與合作開始,兩岸間社會就一直存在,參與創造並分享大陸發展紅利是其基本訴求。兩岸間社會是一個過渡形態,存在於兩岸政治對立到國家完全統一期間,是兩岸和平發展不斷深化的自然結果,也是兩岸互動結構由對立轉為對立與合作共存格局的體現。祖國大陸在兩岸政策上聚焦民生議題,在挫敗“台獨”分裂活動的同時,將兩岸政治對立及所謂“政權之爭”轉化為一場滿足兩岸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的競爭。⑫隨著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加深,兩岸間社會加速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是必然的趨勢,具體表現是台資企業深度參與大陸的產業鏈重構,兩岸社會融合也相應加速。兩岸新聯結的內容不斷充實,結構不斷優化,成為政治對立尚未結束情況下推進國家統一工作的重要支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