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月刊:中美博弈與台灣太空工業

http://www.CRNTT.com   2024-08-04 00:01:23  


 
  (一)明確太空工業發展目標

  自1991年開始實施第一期“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1991-2006)以來,台灣擁有了一定太空科技實力,但因自身科研力量薄弱、技術外援及市場有限,太空工業一直未能成為發展重點。2016年5月民進黨重新上台後,將“航天產業”(航空與太空)納入“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之“軍工產業”,但這一時期以“軍機自造”“艦艇自造”為發展重點,太空領域仍以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2004-2018)既定項目為主。2018年3月,特朗普發布美國首份《國家太空戰略》,明確提出國家安全、商業、民用等太空領域應加強互動、拓展國際合作,民進黨當局隨即啟動相應對接研究②。蔡英文於2019年12月宣布台灣將進軍太空工業,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相關係統設備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③。2020年蔡英文連任後,正式將太空工業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中“軍工及戰略產業”中提出“確立以精進衛星技術為核心的太空發展戰略”;“信息及數字產業”部分提出“推動低軌道衛星通訊等新一代關鍵通訊技術研發”,意圖將太空工業打造為支持台灣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及維護“國安”的重要力量。蔡英文稱太空工業是“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的關鍵項目,利用台灣的半導體、精密製造優勢,聯合產官學界力量,打進全球太空工業供應鏈,並強化台灣整體太空科技發展④。負責太空事務的“台灣太空中心”計劃在2030年前全面掌握衛星製造與運載火箭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自主探索及利用太空資源能力,搶占軌道與頻譜等緊缺資源。賴清德在競選期間也將低軌衛星作為未來台灣產業創新優勢方向,列入“五大信賴產業”。

  (二)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太空工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和長周期“四高一長”特點,建立健全所需政治、經濟、法律體制機制保障是發展基礎。一是設立專項經費。2019年1月台灣當局行政機構核定通過總預算約251億元(新台幣,下同)的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2019-2028),後加碼至651億元,聚焦於低軌衛星研製、規劃火箭發射場等關鍵領域⑤。2021年預算40億元實施“B5G(Beyond 5G)低軌通訊衛星計劃(2021-2024)”,計劃2025年發射台灣首顆低軌通訊衛星⑥。二是藉“立法”破除發展障礙。2021年以來,民進黨當局相繼頒布“太空發展法”(2021年6月)及“民間太空載具信息提供及補償辦法”(2022年5月)、“台灣太空中心設置條例”(2022年5月)、“發射載具及太空載具登錄作業辦法”(2022年1月)、“發射載具發射許可及太空事故處理辦法”(2022年1月)等4項子法,提升“台灣太空中心”行政層級,擴充職責職能,提供公私部門相關法律依循,削弱在野力量牽制,鼓勵民間資本跨入,積極尋求對外合作,主動對接《外太空條約》等國際公約⑦。三是籌組太空產業發展整合平台。2019年以來,相繼成立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TSIDA)、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TLEOSIA)、台灣太空科學聯盟(TSU)、國際導航衛星掩星觀測研討會(ICGPSRO)、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TSRMA)等產業協會,舉辦“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打造台灣地區太空產業發展整合平台。2020年7月“台灣太空中心”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長庚大學等輻射測試與分析單位,共同組成“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提升島內產學研團隊研發抗輻射電子元件的能力。2021年12月啟動“B5G主題式研發計劃”,打造低軌衛星產業“台灣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