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改革30年嵌入中國人生活的新元素

http://www.CRNTT.com   2008-12-04 00:20:33  


 
  就算是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那一代人,也在電視里找到了自己的偶像:十萬馬力的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雷歐、善良美麗的花仙子、聰明的一休,到了80年代後期,還出現了型男大批發、總有一款適合你的《聖鬥士星矢》。

  在圈內已小有名氣的漫畫作家水獺說:“我看動畫片可能是3、4歲開始的吧,一看就迷上了。”她現在能講不少日語,動作也非常“漫畫”。這一緣起,不過是對雷歐和花仙子們的迷戀。

  飛雪連天射白鹿

  作為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80年代的很多人在看完《射雕英雄傳》後並不會滿足於在報紙上看看翁美玲的花邊,相反,許多人開始去找這個故事的原著。

  如今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的劉倩是在《射雕英雄傳》電視劇開播後不久第一次接觸到小說的,她記得“那是個16開本的大書,分上下兩册,有插圖,看起來有點像後來的《今古傳奇》”。雖然看武俠小說當時還是要被學校和家里雙重打擊的重大“罪行”,但劉倩和弟弟還是迷得不能自拔。

  這是劉倩看到的第一本金庸小說,但在很長時間內也是唯一的一本,當時市面出現了很多“金庸小說”,“不過只要打開一看,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幾年後,親戚從香港那邊帶來了原版的《碧血劍》,“都是繁體字,但一邊猜一邊看,還是從頭到尾看完了。我覺得,我就是那時候開始認識繁體字的。”作為古代小說的研究者,這個本事後來給了她不少便利。

  由於擔心武俠小說“毒害青少年”,雖然同名的影視劇早已公開播放,但直到80年代後期,金庸的小說才在書店大行其道。在此之前,人們大多是通過街上的租書店看到他的作品。當時,青少年里同學或兄弟凑錢租書是普遍現象——對於當時的中學生來說,這已經是他們最“奢侈”的文化消費方式了。

  和金庸一樣被人們追捧的武俠大家還有梁羽生和古龍,不過前者過於古典,後者又有點劍走偏鋒,他們的影響總體上來說無法與金庸相比。

  但金庸還並不是80年代影響最大的偶像派作家,在影響一代人的思想觀念方面,他比不上台灣言情小說家瓊瑤——最起碼,看了《射雕英雄傳》就想找個山洞練《九陰真經》的男生,絕對沒有看過《一簾幽夢》後發誓要嫁費雲帆式男人的女生多。

  北方交通大學講師魯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接觸到瓊瑤這個名字“是1985年,我記得是暑假到新華書店去,正好在搞瓊瑤小說的展銷,很多同學都買了,我沒買,因為那時候我的性格很別扭,不願意追隨一切流行的東西。”

  不過,幾個月後,她還是沒有抵抗住“流行”的誘惑,開始看瓊瑤的小說,“第一本是《窗外》,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在魯竹看來,瓊瑤的小說和《簡.愛》之類的沒有什麼區別,“主人公多半是不那麼漂亮不那麼自信的女孩子,不過優秀的男主人公卻總能越過滿屋子的艶女直接看到牆角的她,現在來看,怎麼可能呢?但青春期女孩沒辦法抵禦這種故事。”

  當然還有三毛,因為寫的多半是散文,這個長發女子的作品並沒有“飛雪連天射白鹿”或《幾度夕陽紅》那樣廣泛的傳閱度,但她浪跡天涯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浪漫的心靈,卻讓她同樣成為了一個時代不可磨滅的印記。

  和音樂、影視領域里的偶像們不同,這些在80年代進入普通中國人生活的港台作家,以一種更深刻的方式,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改變了他們對歷史的單一理解,對愛情的模糊態度,以及對自由的懵懂無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