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協加一重擊 台灣經濟能承受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2-26 11:40:46  


 
  更中長期影響則是:企業為維繫原有在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市場,並保有獲利以生存,必然“連根拔起”,前往區域內的國家或地區投資設廠,台灣的投資與就業機會必然銳減。 

  試問:台灣經濟禁得起這一重擊嗎?學界對東亞自由貿易區上路後,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之估算,雖然有不同的數字,但一致指出是讓經濟成長率下降、失業升高。無論最後的負面影響多大,都不是國人所樂見,更非已體質虛弱的台灣經濟所能承受。一旦負面影響出現,受傷者不僅企業,而是台灣經濟與全體民衆。 

  用最簡單與最直接的話來說,簽訂CECA有急迫性,為的不是加強與大陸的經貿關係,而是為了突破與化解東亞自由貿易區對我經濟的負面影響。政治人物噴口水容易,在野黨如果強力反對,那就該為台灣指出一條可行的明路,告訴大家如何突破與化解東亞自由貿易區成型後對台灣經濟的殺傷力。 

  如果回歸最基本的經濟利益與國民福祉看,兩方貿易的比較利益原則,原本就可創造經濟體更大的利益。部分人士一味以開放更多大陸產品將對台灣造成重創,顯然有違此比較利益原則。在前波因原物料高漲引發的通膨發生前,全球都享有低通膨的經濟成長,民眾可購買更低廉的商品,其實就是受惠於包括大陸在內的後進經濟體加入全球生產行列。 

  再回頭看過去廿年台灣的產業變遷,也是不斷把勞力密集、低附加價值的商品、較虛弱的產業淘汰外移,釋出的資源則發展更高階、附加價值大的產品,也因此能成就今日的矽島之名。更何況,全球化的今日,台灣企業面對全球買主的壓力與同行的競爭,不思更進一步利用大陸的資源與市場,就很難立足全球市場。過去幾年企業的發展與布局,即證明這點。 

  簡言之,台灣經濟最迫在眉梢的問題,就是要突破明年元月東協加一上路後,台灣企業出口競爭力的大幅下滑、台灣經濟邊緣化的危機與壓力。CECA是一個目前最可能的答案。在野黨擔心主權、名稱問題,可以理解,也可以在談判中尋求解決,但一味反對、卻提不出其它化解東協加一產生的經濟壓力之方式,就顯得相當不負責。而對執政黨,我們也期望能正視內部可能的分歧與疑慮,盡力化解與包容;同時,更善引這股反對力量為談判籌碼,為台灣爭取更好的條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