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結構主要問題 應如何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09-11-21 10:19:44  


 
                    3 需注意的三個認識誤區

  1.抓消費是否意味著不重視投資與出口?
正面回答是:突出抓消費,並不意味著不抓投資與出口。突出消費為主導的結構調整,同樣不排斥抓投資結構的調整與外貿結構的調整。

  不管從各國的發展道路看,還是從中國的實踐和理論看,都能求證出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仍需保持一定水平的高投資率和出口。因此,如能刺激、維持一定增速的投資與出口,仍應努力去爭取。本文只是鑒於世界經濟在艱難復甦以後幾年內全球貿易規模會相對縮減,從中國投資與消費內在規律的制衡出發,又鑒於眼前刺激經濟政策事實上的重心更多是重投資而不是重消費的現狀,從真正維持或者恢復中國經濟可持續高增長的擔憂出發,著重強調必須進一步突出長期以來反覆強調而遲遲得不到很好解決的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問題。

    2.強調“高儲蓄、低消費”的結構問題是否為美國政府提供了“口實”?

  G20匹茲堡峰會強調要治理全球經濟失衡。世界輿論認為,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低儲蓄、高消費”,中國“高儲蓄、低消費”,因此要糾正此失衡,中國需承擔相應的責任。其實,此觀點早在伯南克入主美聯儲之前的2005年就已經在散布。但必須指出,這僅僅是美國金融危機中“局內人”的看法。本人在去年初以來反覆指出(近來美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也承認,如“泰勒規則”倡導者泰勒、金融期貨之父里奧•梅拉梅德等),這場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政府錯誤判斷這輪經濟全球化趨勢、長期採取拼命擴張信用的錯誤的低利率政策,並借助於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制度所導致。美國決策失誤和美元制度是這場危機的真正元凶。而美國“低儲蓄、高消費”,中國“高儲蓄、低消費”僅是世界經濟失衡的一種表現而已,是上述錯誤政策制度運行的結果。現在,中國主動扭轉國內的結構矛盾,並不意味著承認這場全球性危機的責任在中國。中國主動調整結構,恰恰有助於糾正美國的錯誤政策。因此,我們應該理直氣壯,不能怕被人抓住“口實”,而恰恰耽誤自己的發展大業。

     3.中國居民消費是否增長得並不慢?還是中國“消費不足”被低估了?

  針對“以消費為主導進行結構調整”的觀點,確實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從來都是以內需為主,近幾年中國居民消費增長並不慢,每年實際增幅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消費零售額增長達17%,比GDP增幅7.7%高出9.3個百分點。這些確是事實,中國今年消費與去年比,歷年消費自身相比,消費確實正出現逐步提高的態勢。

  但是,現在大家討論的問題是,相對於經濟總量的增長,在外需減少或幾乎喪失(前三季度GDP的負拉動)、過度投資弊端種種,難以持續的背景下,經濟仍要保持一定的高增長,怎麼辦?必須靠擴大消費。而正在逐步提高的消費速度又並不能滿足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平衡需要。形象地說,中國居民新增很快的“一塊消費”(也可包括政府消費)和美國危機後縮減的“一大塊消費”(即相應縮減中國的“一大塊出口”)不是等量的,而且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檔次上。

  也有人認為(見摩根士丹利研究部王慶等人撰寫的報告《“中國消費不足”被誇大》),中國“消費不足”被低估了,中國消費對全球可貿易商品的新增貢獻已超過美國消費者的新增貢獻。不要太看重消費。

  我認為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如果明年外需仍提高不了多少,投資高增長又難以長時期維持,總量增長怎麼辦?這是問題討論的實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