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知識產權死了,山寨活了

http://www.CRNTT.com   2010-05-21 08:58:00  


 
新聞鏈接:山寨製造的知識產權軟肋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柴桑 2010年05月20日

  中國製造已是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因為長期存在知識產權侵權和質量問題,所以也被戲謔為“山寨製造”。這個尷尬現實弄得國人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於是便有好事者將中國自嘲為山寨之國。

  冠以“山寨”頭銜的中國製造以價格衝擊為主要特征,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增長模式到經濟制度,從產業結構到資本構成,都可以部分解釋這一現象。但簡單籠統將其歸結為體制原因太過缺乏建設性,不具備實踐意義。我認為,從知識產權角度切入分析多少會有一點收獲。

  山寨的本質就是簡單模仿,有時甚至是很拙劣的模仿。由於中國是一個落後國家,模仿特別是在製造業方面進行模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有計劃經濟體制歷史的中國曾長期不認同知識產權,將它視為資本主義進行壟斷、遏制生產力發展的一種工具。在中國進行工業化的最初三十年,消化和吸收蘇聯老大哥的技術差不多是我們整個製造業的主要任務。這種傳統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可謂歷久彌堅,至今仍不能忽視。

  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更是按照世貿組織要求對法律法規體系進行了調整。但是,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承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仍很嚴峻,隨處可見的侵權現象很少被處罰,即便處罰代價也不高。

  這帶來了兩個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技術引進問題。

  作為一個落後國家,趕超發展需要引進大量的技術特別是製造業實用技術。以世界上最有潛力的市場為籌碼,引進技術原本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但是,中國過分強大的山寨能力往往讓外國公司望而生畏。不是麼?大到汽車、輪船甚至飛機,小到手機、家電甚至鋼筆,山寨製造可能很快會對知識產權持有人構成衝擊。或許山寨製造的質量和性能仍不如正版,但強悍的價格衝擊力卻勢如破竹,往往蠶食知識產權持有人原有的市場。也難怪很多外國企業在與中國合作之前經常猶豫不決。

  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引申出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導致中國企業缺乏創新動力。

  假如自身知識產權難以得到保護,那麼企業為什麼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呢?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能指望他們會因為要提升國家形象、為中國製造正名而進行自主創新,他們的目標是生存和發展。平均存活期不到五年的中小企業沒有太多心情去談論民族大義、國家尊嚴,他們只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製造業生產過程和制成品的知識產權侵權證據難以搜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加上中國相關執法力度不足,維權得不償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理性選擇自然是不進行自主創新,轉而走更加光明的山寨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