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南疆“特區”

http://www.CRNTT.com   2010-06-30 12:26:55  


 
  但是,謝依合來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

  謝依合來人被其他維吾爾族叫做“阿布達裡人”。雖然對這個詞語的意思在學術上還有一些爭議,但罕南力克鎮副鎮長阿麗古想了想說,“阿布達裡”維語就是乞丐的意思。

  行乞是謝依合來村傳統的謀生方式,維吾爾族民間有“不會行乞的阿布達裡人是個沒手藝之人”的說法。其他維吾爾族農民甚至會在收獲糧食後,在麥場故意留下二三十斤糧食“卡皮薩”施舍給阿布達裡人。但是,由此也產生了一句嘲笑他們的諺語:“留給阿布達裡人‘卡皮薩’,他們還要問你的秤是不是准確。”

  在烏魯木齊等地,甚至有其他地方的乞丐謊稱來自謝依合來。謝依合來人的另一項著名手藝是為他人做割禮。阿麗古說,這在宗教社會也是一種底層職業。

  1000年來,謝依合來村的男人們在農閑時一定要出去乞討。米專提說一直到他的父親成為村幹部,自己的家族才結束了這種行為。

  他告訴本刊記者,直到現在他們還受到其他村子的歧視。他當村黨支部書記時,村里有兩個孩子在鎮中學上學,老師就笑話他們來自乞丐村。他不得不為此去鎮中學交涉。

  謝依合來村的孩子出去上學是一件難事,到現在這個村子只出過一名大學生和很少的高中生。

  因為同樣的原因他們幾乎從不與其他維吾爾族村莊通婚。米專提說,這樣可以免遭嘲笑。他舉例說,當地維吾爾族驅趕雞鴨時有這樣無心的口頭禪:快回窩、這些要飯的雞鴨!

  在他的記憶裡,從80年代起有幾個本村男人在外面結婚後把妻子帶了回來。但是到今天還沒有謝依合來的姑娘嫁出去過。

  而這些因自卑產生的自閉讓謝依合來分外神秘。1000年來他們甚至不知道,在600公里外的和田洛浦縣,也有一個自稱隨“帕塔裡。哈孜”從西方而來的阿布達裡人村莊。

  對於謝依合來人為何如此落魄有不同說法。芬蘭探險家馬達漢在20世紀初拜訪了阿布達裡人的村落後記錄說,他們曾在西亞的伊斯蘭內戰中導致一位宗教領袖伊瑪目。侯賽因的死亡,結果被驅趕出家園,其中一部分因參加戰爭來到新疆,“他們受侯賽因咒語驅使,被迫以行乞為生。無論富人還是窮人,每年都必須把討飯的布袋背在肩上,到各地流浪乞食一段時間。”

  據此分析,阿布達裡人的祖先曾被處以行乞的懲罰。

  當新疆社科院的學者訪問和田的阿布達裡老人時,他們說祖先與本地的伊斯蘭信徒不屬於一個派別。在對於闐的戰爭後,他們因受歧視還曾武力反抗喀喇汗的統治者,最後被刺字發配到此,所以他們的村莊叫“塔米格裡”,即“臉上刺字人之地”。

  全村存款超過千萬

  到11世紀末,於闐佛教徒的反抗被最後鎮壓,伊斯蘭教取代了佛教在南疆地區的正統地位。

  米專提說,村里的老人曾告訴他們,埋葬哈孜的那7個人生無所依,於是開始乞討。

  他回憶說,1958年時新來的區委書記曾經想解決謝依合來村的行乞問題,把全村273戶中的243戶遷到鄰近村子,只留下村幹部並從鎮上遷來40戶。

  這個區委書記因此被調離。他剛走,不但人們大都遷了回來,新戶也都走掉了。

  第二次是1976年,上級派了工作組下來,讓村民按照“出去3個月、在家9個月”,“出去6個月、在家6個月”,“出去9個月、在家3個月”的分類進行登記。最後要求“出去9個月、在家3個月”的寫保證書,不得外出行乞。

  “有兩個人偷偷跑出去,被鄰縣民兵抓回來,還拉到鎮上批鬥。”米專提說,工作組一撤大家還是繼續外出。

  這種情況到90年代後期逐漸改善。安外爾江。麥麥提說,年輕人出去行乞經常挨罵,“人家說你到我這搬一天磚還50塊,我為什麼施舍給你?”慢慢地,年輕人就不願出去了。到今天,只有一些50歲以上的老人還按習慣在農閑時出門行乞。

  麥麥提覺得,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年輕人現在不行乞也可以找到活路。謝依合來村有278戶、2130人,只有800畝耕地。過去年輕人不出去行乞就沒飯吃,“50年代200多戶、1000多人種這些地都沒法生活。”

  時間轉過千年,謝依合來現在有20%的人常年在外做生意。

  鎮上的信用社裡存的都是謝依合來村的錢。麥麥提猶豫了一會告訴本刊記者,全村存款突破了1000萬元。阿麗古說,這個小村子在全南疆恐怕也是最有錢的。

  米專提說,現在外村的姑娘們都想嫁到謝依合來,“我們村地少,不用做農活,姑娘嫁過來就在家享福。但是她們的父母都不同意她們嫁給阿布達裡人。”

  不過,看起來謝依合來人外出的問題就要解決了:一個叫“特區”的新事物就要來到喀什。山東來援建的內地人說,那時喀什、疏勒以及罕南力克都會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巴扎,他們會看到更多過去1000年都沒有出現過的東西。

  (本文史實參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疆史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