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負利率時代:誰收益誰受損?

http://www.CRNTT.com   2010-08-31 10:33:30  


 
  負利率製造產能過剩 
 
  作為對20世紀多次經濟危機的詮釋,商業周期理論認為:經濟危機來源於政府以負利率,“溫和通脹”等方式進行的“經濟刺激”,因為利率實際上就是資本的價格信號,當這一信號被人為扭曲,就會扭曲資源配置,負利率刺激下企業家就開始投資一些原本不該投資的項目,特別是一些重工業、房地產等資金密集型產業,這些項目對利率的反應非常敏感,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股票市場泡沫會進一步助長固定資產投資熱潮,導致投資過度擴張,最後的結果就是所謂產能過剩。 
 
  在中國,由於土地和資本都控制在政府手上,因此當地方政府政府吸引投資,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設立高新區來招商引資,從土地政策上扶助投資企業,而政府扶持的方式常常還包括負利率的貸款,當土地和資本等生產要素都對某一企業發生傾斜的時候,企業就會由於這些新獲得的“成本優勢”而投資於原本看來並不合算的項目,產能過剩也就當然產生,這一故事在中國已經多年來屢見不鮮。 
 
  負利率是通脹得以持續的主要原因 
 
  負利率似乎等於更多的投資,但它的另一面則等於更少的儲蓄,在純屬市場情況下,投資來自於儲蓄,二者總是通過利率變化趨向均衡,但如前所述,官方強制壓低利率的結果就是信貸消費和資產泡沫嚴重,而政府所期待的刺激投資效果不但達不到,反而可能由於儲蓄資金被用於了消費和資產投機,導致用於企業投資的資金更少。因此政府人為壓低利率必須與負準備金率或通貨膨脹等“寬鬆的貨幣政策”緊密相連,此時企業信貸的資金來源其實是通過貨幣杠杆增發或者印鈔廠直接增發的貨幣,民眾存入銀行的儲蓄在寬鬆的貨幣政策注水之後,借助通貨膨脹製造數字上的“繁榮”。

  ※負利率政策有眾多缺點,為何還要維持

  表面上:負利率為阻擋國際“熱錢” 
 
  幾乎所有不合理的經濟政策背後都能找到“為了國家經濟安全”的理由,負利率同樣如此。熱心關注“國家經濟安全”的人士認為在人民幣名義匯率看升不看跌的前提下,如果利率水平高於國外會導致所謂熱錢的進入,而負利率其實是很好的進入時機。但這個邏輯的幼稚性在於,它假定了外面的錢只能呆在銀行吃利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