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專家:民進黨正調整 未到轉折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0:49:29  


 
          中國大陸的對策

  對於民進黨大陸政策調整問題,大陸官方近些年的立場和態度,概括地講,一是高度期待,一直視民進黨為兩岸關係中的重要力量,多次呼籲它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二是堅決反“獨”,“誰要搞‘台獨’,那就沒法商量”。 ⑤三是不計前嫌,“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不論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 ⑥四是區別對待,“一貫認為,廣大民進黨黨員與極少數頑固的‘台獨’分子是有區別的”,“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來大陸參觀訪問”。 ⑦五是務實推動,對民進黨大陸政策的頑固性,有著清醒認識,不奢望它會迅速發生質變,但願意為其改變“台獨”立場創造條件。

  大陸爭取民進黨的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放眼未來,可謂形勢嚴峻、任重道遠。2016年是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如果民進黨沒有實質性地調整大陸政策就重返執政地位,重新獲得使用公權力推行“台獨”路線的機會,兩岸關係必將再次陷入動盪不安;“台獨”分裂勢力必將大受鼓舞,民進黨大陸政策轉型因動力不足而變得遙遙無期。因此,我們必須繼續下大力氣做好爭取民進黨的工作。

  一、以國共關係的鞏固、提升,帶動、促進民共關係的改善、突破。

  眾所周知,近年來民進黨內部出現積極的反思聲音,從根本上講,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開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必然結果。未來幾年,這種積極力量的發展前景,仍將取決於國共兩黨能否共同努力,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向深入。在國民黨當權派機械地執行“先經後政”路線甚至“聞‘政’色變”的現實情況下,務實地鞏固和提升國共兩黨關係,除了在國民黨最在意的經濟問題上提升兩岸互動水平外,在政治上,不能任由馬英九本人及其團隊成員為一己之利,公開發表有違國共兩黨既有政治共識的言論。

  “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台灣“屬於”而非“等於”“中華民國”。對兩岸這一法理現狀的肯定和維護,是“兩岸各自從現行規定出發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關鍵條件之一,是國共兩黨關係的政治基礎。遺憾的是,國民黨內部一些人士,為了反擊民進黨的指責,向台灣民眾證明自己沒有“出賣”台灣、是所謂“台灣主體性”的維護者,經常不負責任地傷害它。在自認為“必要”的時候公開聲稱“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就是大家知道的台灣”等等。諸如此類,違背法理、傷害感情、破壞氣氛、衝擊互信、自毀長城。大陸必須向國民黨方面清晰地表達不滿和擔憂。這樣做,對於國共兩黨政治互信是保護。倘若聽之任之,後果將十分嚴重。

  二、繼續保持反對“台獨”的高壓態勢,尤其要加大力度研究和反對所謂“穩健台獨”。

  “穩健台獨”是民進黨的主流思想。它對台灣民眾的迷惑性更強,因而危害也更大,無疑是我們反“台獨”鬥爭的重點。由於《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穩健台獨”們“借殼上市”思路的核心綱領,民進黨自以為可以用它來維繫基本盤的支持。必須加大力度揭露和反對《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獨”本質。

  事實上,民進黨不管怎麼“借殼上市”,“台獨”二字前面不管加什麼修飾詞,“台獨”就是“台獨”。“穩健台獨”分子朗朗上口的所謂“原則不變、方法要靈活”,就像小偷入戶行竊,以前是從大門進,現在改從窗戶進,本質沒有絲毫改變,但迷惑性更強了。

  為了在反“台獨”鬥爭中掌握主動,我們要幫助台灣民眾對《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獨”本質和破壞性有更加清醒的認識,讓民進黨看不到投機可能。大家都記得,在2011年島內圍繞“九二共識”展開激烈爭論的重要時刻,大陸海協會負責人嚴正表示:“大陸對台灣採取的經濟政策有一政治前提,如果有一天反‘台獨’沒有了,‘九二共識’沒有了,可能一切都要重新考慮。”⑧關鍵時刻義正言辭、擲地有聲的表態,對幫助台灣選民認識“台獨”的嚴重危害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後,大陸方面通過高層談話、國台辦發言人、學術交流等渠道表達“反獨”立場時,既要批判“法理台獨”,也要直接點《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名,明確揭露其本質,鄭重重申我方“誰要搞‘台獨’,那就沒法商量”的堅定立場。在時機上,不要等到2016年大選進入關鍵時刻才表態,而是在平時就做起來,比如,組織專門研討“穩健台獨”或《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學術活動。

  三、從戰略高度務實靈活地應對民進黨內部借用台灣地區現行憲法的“一中”內涵破解民共關係僵局的嘗試,為民共關係實現正常化增加正能量。

  比較而言,民進黨內部以謝長廷先生“憲法共識”“憲法各表”“憲法一中”為代表的新論述,本身是有積極意義的,值得肯定和鼓勵,但具體如何回應,對我們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在思考應對策略時,我們需要首先理清以下幾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