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行動者梁漱溟:我生有涯願無盡

http://www.CRNTT.com   2013-10-21 15:27:55  


 
  行動致良知 延續儒家實踐傳統 

  梁漱溟的95歲人生,致力於研究儒家學說和中國傳統文化,以其廣博精深的學問、獨立的品格、自由的思想被學術界稱為“最後的大儒”。在梁漱溟看來,儒家的義理不是在課堂談談就可以,而是要在生活中特別是鄉村生活裡去實踐,他告別大學而去進行鄉村建設運動,即是對儒家義理的踐行。 

  馬勇是最早研究梁漱溟的學者。上世紀80年代,他去見梁漱溟,其時,梁漱溟已經反應遲鈍,“問什麼事情,都回憶不起來”。 

  在馬勇看來,梁漱溟是一個需要重新認識的人物。梁漱溟的95歲人生,致力於研究儒家學說和中國傳統文化,以其廣博精深的學問、獨立的品格、自由的思想被學術界稱為“最後的大儒”。1979年,美國學者艾愷出版《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把梁漱溟稱為“最後的儒家”。該書獲得過費正清東方最佳著作獎。 

  “所謂‘最後的儒家’,是艾愷胡說八道,他不知道在梁漱溟之後,中國又出現了多少儒家。”馬勇對記者說:“艾愷當年只是找到了一個寫作、訪談話題,他就說梁漱溟是中國最後的儒家,我從來都不這麼講。” 

  對於梁漱溟身上“最後的儒家”這一標簽,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學者許紀霖認為,這只是一個象徵性說法,並不是單純指稱梁漱溟個人,而是以梁為代表的整個民國知識分子即最後一代儒家。在許紀霖看來,傳統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是儒家知識分子。“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以後,沒有了科舉功名,儒家知識分子在身份上畫上了句號,但是精神直到1949年才整體消失,梁漱溟作為民國儒家知識分子的代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最後一個儒家。” 

  民國時,出現了一批新儒家,包括熊十力、梁漱溟、張君勱、錢穆、馮友蘭等學者,“他們執著於發展儒家的義理”,在大變革時代,新儒家的發展引發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回響。與其他新儒家學者不同,在梁漱溟身上,“儒家的實踐傳統表現得更為強烈、明顯”。 

  1924年春,梁漱溟到山東曹州高中演講,提出“農業立國”主張。同年,31歲的梁漱溟辭去北京大學教學職務,開始尋找“中國問題”的答案,探尋中國出路,付諸實踐。1927年,梁漱溟應當時“廣東省的鐵腕人物”李濟深之邀,遠赴廣東,希望在那里實踐鄉治計劃。按照梁漱溟自己的解釋,鄉治“即從鄉村自治入手,改造舊中國”。 

  “放著北大教授不做,梁漱溟居然去進行鄉村建設的嘗試,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在他看來,儒家的義理不是在課堂談談就可以,而是要在生活中特別是鄉村生活裡去實踐的。”許紀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