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實現“三個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5-01-25 10:46:19  


 
  第二個轉變:從發展機構到維護居家生活轉變

  在西方發達國家,“老化預防”、“就地安養”早已成為基本共識,減少對養老機構的依賴已經成為各國的主要政策目標。一方面,各國都在積極倡導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推遲或減少殘障發生;另一方面,各國也在積極推進各種宜老環境建設,為居家老人提供各種支持,鼓勵老年人獨立生活,盡可能推遲進入養老院的時間。在歐洲各國,人們的普遍共識是“養老院是度過生命最後歷程的地方”,法國養老院老人的平均生活時間不到兩年。因此,住進養老院意味著人生的重大轉折,老年人作出這個決定往往都是相當慎重的。

  然而,在近年來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中,養老機構建設卻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制度框架,強調的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但是,這在實際推行中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由於考核指標等原因,當前各地在發展養老服務體系時仍以硬件投入特別是養老機構建設為主。這種大規模建設,結果是新建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高,全國養老機構床位平均利用率在60%左右,且居住在養老機構的大多數是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孝道,有關愛老年人的優良傳統。讓老年人集中居住、為老年人提供良好居住環境的願望是好的,但當前這種以機構為導向的標準化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與國際上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總體趨勢尚不相符。

  從促進老年人獨立生活的目標來看,有關部門應該淡化機構床位建設目標和考核,客觀認識機構養老的支撐地位,切實將工作重心放在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上。居家養老服務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安全感、親情感、歸屬感等情感需要,也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絕大多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主導地位,需要多方面的創新。比如,要積極發展涉及老年人起居的上門服務,在醫療服務方面要強化社區衛生保健,同時要大力發展家庭病床以及有關的日間照料服務。另外,更要針對大量獨居老人積極推進以現代信息為基礎的遠程和應急服務。

  第三個轉變:從人海戰術向智能化轉變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信息化是“新四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的廣泛應用,將顯著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發展智能化養老將是養老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目前,中國老年服務普遍還採取主要依靠原始人力勞動和管理的辦法,從事簡單的服務內容,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低,服務質量不高,從業人員缺乏職業自豪感,護理員的流失率較高。無疑,養老服務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人對人直接提供服務。而照料老年人生活是件又苦又累的工作。因此,多數國家的養老服務業都普遍面臨護理員短缺問題。當前,中國就業市場形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勞動力不足特別是低端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具體到養老行業,護理員短缺問題更加突出。怎麼辦?瑞典的經驗表明,智能化養老在緩解養老行業勞動力不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智能化手段,可以明顯減輕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強度,較好地改善工作環境,從而可以留住或吸引更多從業人員。瑞典養老服務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很高,移動、洗澡等都有智能化的輔助工具。因此,瑞典養老院很少面臨招工難問題。

  智能化的工具還是促進老年人獨立生活的重要支撐。緊急呼叫器、智能監測腕表等裝備,能隨時掌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防止意外發生,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智能化輔助工具,能夠幫助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提高老年人獨立生活的自信心。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將明顯減少對經濟活動人口的依賴,緩解子女壓力,釋放更多年輕勞動力進入勞動力市場。

  智能化社區服務,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有助於實現老人“小病不出社區”和在社區享受遠程專家服務。通過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社區醫療服務的各個方面,可以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設施、醫療手段、醫療流程等全部實現智能化。這些先進的工作條件有助於將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留在基層,幫助老人在社區層面實現“醫養結合”,進而增強社區和居家養老的魅力,減少對機構養老的依賴。

  總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老齡事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在發展中國老齡事業、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進程中,智能化養老應該而且必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共同努力,把智能化養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不斷發揮出來、增強起來。


 【 第1頁 第2頁 】